帮助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可以怎么做?

麦子历史 2023-03-02 21:12:16
引言:

如今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被人们越加重视,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教育模式,形成一个严密系统的心理健康保护机制。

其中,“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结合的策略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选择,将三个部门相互结合起来,起到协调互助的作用,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学校-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出力

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相对容易受到伤害的一方,需要得到来自于成年人的保护,以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拥有温暖的人生。

如何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在教育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而“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合一的结构成为当下较为热门的教育形式。

学校近些年越加重视对心理健康方面的保护,开展德育课、心理讲座等,将学校纳入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

而家庭需要和学校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及时发现青少年成长中所遇到的难题,并积极地与学校沟通,从而更好地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在遇到不可以处理的麻烦时,心理教育模式也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社区便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充当“中介”的身份,对家庭和学校处理不了的事,合理地进行调和。

在这三者相互配合之下,可以为孩子们划分出一个相对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避免在成长生涯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危险,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另外,它们也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区域,可以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反馈和沟通。

当然这也需要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合作,其中主要以学校为首,家庭和社区进行辅助,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教育辅导工作,从线上线下两个层次进行辅导。

在这种新兴教育结构的发展之下,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发现一些隐患之处,对其进行防范。也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支撑和保障。

“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创新形式仍需磨合

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模式的开展之下,其部分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亟需人们进行更正和完善,更好地保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目前的家校合作中,其中的联系还略显浅薄,主要进行开展家长会等较为单一的形式,尚未能支撑起两方的深度信任,之间的联系存在塌陷的风险。

在唯一的交流途径——家长会中,家长和老师的联系较少,很少有家长主动去询问孩子的心理情况,主要关注点仍在成绩方面。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尽可能地与学校老师进行了解孩子在校内的情况,增加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参与感。

另外,还可以建立一条沟通有效及时的途径,学校和老师可以进行双向的互动,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沟通,例如在线上建立心理家校交流平台等,帮助两方消息的沟通。

家长也应当提高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警觉性,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主动地去与学校进行沟通。

在这种教育形式中,社区的作用依旧没有完全凸显出来,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和家校之间的合作,仍旧属于较为浅薄和形式化的状态。

对于这一现象,需要社区进行加深三者之间的联系,发挥其对心理教育的辅助作用,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心理教育落实,落地。

社区应当与学校开展活动,切忌避免“走过场”的情况出现,科学地进行总体规划,增加相互交流的路径,为学校开展活动进行资源支持,促进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

社区的居委会也可以加入心理教育之中,建立心理互助会,宣传相关理论知识,对当地附近的学校进行管理和巡查,弥补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的纰漏。

教育从来不是单单指成绩和知识,心理教育同样也需要人们关注和重视,面对目前仍然有所缺陷的教育模式,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改善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学校-家庭-社区”也应当团结起来,相互融合的同时,尽力做好属于自己本职的工作,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上发光发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做出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做出某些叛逆的行为,另外网络的传播也使一些自律性较差的青少年上瘾,沉迷在网络的虚幻世界中。

另外,也有其它问题的出现,例如叛逆、打架、郁抑症、三观不正等,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降低了人才队伍的质量。

一旦青少年出现了不正当的道德心理和三观,会对社会产生威胁,也会极大地破坏社会的和谐,成为危险分子。

青少年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责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奠基石,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首当其冲的一件要事。

只有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完善,所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之中,进行成年之后的工作和生活,社会才能长治久安、稳步发展。

而“学校-家庭-社区”的新型教育系统则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纽扣。

只有真正形成和呈现这种教育形式,对孩子的生长环境进行防患和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和效能,展现其社会价值。

在时代的浪潮中,人们渐渐发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对其进行改变和完善,将中国本土化的东西与其相互结合。

融入我国鲜明的民族精神,培养出带有我国坚韧不拔、谦虚和善的青少年来。

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变革和发展,心理教育也应当及时做出改变,“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形式虽然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但也顺应了时代发展,一定程度上对以往的心理问题进行匡正,值得进行广泛普及。

对于这种三位一体的形式,其管理者也应及时创新,对其进行改革,完善其中的缺漏,顺应时代变化,及时增添新的内容,开放包容。

随着心理教育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在一点点向好的方向而去,而美好也终将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陪伴。

结语: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随着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互联网的普及、生活节奏变快,成为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一环,等待着人们来修正。

“学校-家庭-社区”新型教育形式的出现慢慢改善着以往的情况,在三位一体的格局中,全方位地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行保护,防范意外的发生。

而在未来,我们更需要加强对心理教育的重视,集中注意去改善问题,完善新型教育形式的同时也要开发新的教育模式,助力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心理和生活》

《社会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0 阅读:12

麦子历史

简介: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