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退休人员“生存认证”为什么不能取消?

社保从业胡海军 2025-04-30 03:32:22

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2025年,全国仍有1.3亿退休人员每年需完成生存认证。这项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管理制度,初衷是防范养老金冒领风险,但如今已成为困扰老年群体的制度性障碍。当人脸识别技术已实现毫秒级生物核验,当社保卡消费数据可实时追踪生命轨迹时,继续要求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生存认证,这种制度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更深层次折射出社会保障体系的人性化缺失。

实际上,人社部门早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2018年已明令禁止集中认证,但地方执行仍然存在路径依赖。因为人社部禁止的是“集中”认证,但是并没有明确表示“取消认证”。所以,还是有很多年迈的老人步履蹒跚地到社保部门认证。也还有很多老人因为没有认证导致养老金停发的现象。这充分暴露出制度设计对老年群体的关怀缺位。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具备了取消生存认证的条件和环境。社保系统已构建起三重动态核验机制:医保消费记录实时更新、银行账户生物识别验证、智能穿戴设备健康数据回传。一些试点显示,系统主动发现生存异常的准确率达99.97%。通过整合交通出行、医疗服务等十几类数据源,可以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态的智能研判。这种无感认证既保障资金安全,又将老年人从程序性负担中彻底解放。

当90后群体已经通过手机银行完成所有社保操作时,要求银发族进行生存认证,构成了数字时代的权利落差。取消认证不是简单的流程简化,而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制度补偿,确保每个公民平等享受技术红利。站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数字政府建设的历史交汇点,取消生存认证已超越技术替代的范畴,成为检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尺。这不仅是行政流程的优化,更是对老年群体尊严的郑重承诺。

0 阅读:0

社保从业胡海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