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晚间,海南机场(600515)发布公告:
拟以23.39亿元收购美兰空港50.19%股权,进一步整合海南自贸港内机场。
我们知道,2021年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后,其中属于机场板块的海航被海南国资收购,从此回归本源。
后来海航基础更名为海南机场。
不过,翼哥认为:
海南机场多少有点名不符实,毕竟海南最大的机场海口美兰机场不在其旗下。
加上海南机场属于上市公司,其与美兰机场一样,都在海南机场集团控制下,因此需要进行整合。
一、重大收购,海南机场下了一步大棋
此次,海南机场以23.39亿元收购美兰空港控股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航空资源整合进入新阶段。
具体操作上,海南机场打算用自有或自筹资金,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手中收购美兰空港2.375亿股。
此交易完成后,海南机场还将对美兰空港发起全面要约收购 ,且计划维持美兰空港的上市地位。
美兰空港主要经营美兰机场内的航空及非航空业务。
2024年度,美兰空港实现飞机起降18.6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89.0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93万吨 ,在海南航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19位。
此次交易完成后,海南机场将统筹运营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大机场,形成年旅客吞吐量超5000万人次的大型机场集团,进一步强化海南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这一整合不仅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更通过“三场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海口美兰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三亚凤凰机场主打旅游航线,琼海博鳌机场服务高端商务客群,差异化发展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此外,海南机场计划通过免税商业、临空产业等协同效应,放大自贸港政策红利。
可以说,海南机场下了一步大棋,这也是我国机场业近几年来的第二起重大整合事件,对民航业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
二、管理协同,或将助力业绩增长
重整后的美兰空港和海南机场同属海南省国资委旗下,业务协同却各自运营,同业竞争问题凸显,导致资源分散。
客观的分析,无论是海南机场,还是美兰空港,这两年的业绩压力非常大。
从海南机场来看,
2024年营收43.68亿元,同比下降35.4%
净利润4.59亿元,同比下降51.88%
从美兰空港来看,
2024年营收21.08亿元,同比增长4.11%
亏损3.81亿元,同比增亏2.45亿元。
美兰空港亏损主因二期扩建项目折旧摊销及仲裁案支出。
但其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268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显示出强劲的客流基础。
海南机场收购美兰空港股权后,将实现对海南自贸港三家机场的统筹管理。
海南机场此次收购被视为“抄底”布局。
机场运营毕竟是海南机场主责主业,收购美兰空港后,营收规模和资产规模扩大。
通过整合管理经验、技术和市场资源,优化航线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旅客和航司,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机场主业。
从长期来看,依托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国际航线放量、免税购物流量入口价值将显著提升,美兰空港有望扭亏为盈。
三、未来可期,重构自贸港航空版图
此次收购,对海南机场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挑战来看:
一是整合风险:三家机场需在航线网络、服务标准、人员管理等方面深度协同,避免资源内耗。
二是盈利压力:海南机场需克服业绩下滑压力,美兰空港需解决二期扩建带来的财务负担,同时应对国际航线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从机遇来看:
一是政策红利:封关后“零关税”将吸引更多国际旅客,海南机场计划2025年新增境外航线至90条,国际旅客目标240万人次。 尤其是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支持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将有助于中外航空公司以海口和三亚为基地,构造更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
二是资本运作:保留美兰空港港股上市地位,形成“A控H”架构,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估值。 这也是国内民航业唯一一个此类资本架构,体现了海南机场的创新思维。
海南机场收购美兰空港,既是响应自贸港建设的“封关倒计时”,也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通过资源整合与政策借力,海南有望从“旅游航空”迈向“国际枢纽”,而这场收购的成败,或将决定未来中国民航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