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布局+跨越式发展:南天门计划可能不是玩笑

早起看 2025-04-27 16:57:03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中国正组织编制全口径核技术应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旨在通过系统性布局推动该产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系统布局+跨越式发展

国务院将核技术纳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将新设立15家核技术研发中心,聚焦量子传感、核能制氢、脑机接口等前沿交叉领域,推动核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融合。

到2026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2030年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非动力应用占比提升至80%。

我国的核技术将不再仅限于烧开水和放烟花。

接下来核技术的应用重点将转向核电池和核聚变

2025年我国的EAST(东方超环)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等离子体运行,打破世界纪录;

我国的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核技术研究正从“跟跑”向“领跑”转变,预计到2030年:

产业规模:核技术应用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非动力应用占比超80%;

技术自主:实现90%核医设备、70%工业检测装备国产化;

全球影响:掌控全球25%医用同位素市场,聚变技术专利数进入世界前三。

核电站小型化的终极目标——核电池

核电站小型化是核能应用的“中间形态”,核电池将惩核能应用的“终极形态”。

我国核电池技术已进入“微型核能时代”,以“烛龙一号”和BV100为代表的产品,正在重塑能源供给格局。

“烛龙一号”碳-14核电池:采用碳-14同位素,半衰期5730年,设计寿命50年,性能衰减率低于5%。作温度范围-100℃至200℃,可耐受极地低温、深海高压及太空辐射。

BV100镍-63核电池:体积仅15×15×5mm³,功率100微瓦,寿命50年。

β辐射穿透力弱(一张纸即可阻挡),封装后无外部辐射风险,已通过针刺、枪击等极端测试。

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完善,核电池有望从特种领域走向大众市场,成为支撑人工智能、物联网、深空探测等战略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

我国已经开始制定核电池安全应用标准,2025年计划推出1瓦级核电池,未来向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等领域渗透。

全球微型核电池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680亿美元,中国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占据60%以上份额。

“应用核能”+“人工智能”:一场静默的范式革命

“应用核能”+“人工智能” 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一场关乎人类文明底层逻辑的范式革命。

我们的南天门计划可能是认真的,6代机的亮相只是冰山一角。

我国正在加速推动“应用核能”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这一趋势得到了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布局的多重驱动,标志着我国正迈向核能+AI协同创新的新时代。

核电池将在医疗、航天、物联网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颠覆传统能源供给模式。

核能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形成“核能+X”的跨学科创新生态。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核能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核电智能化水平”。

深圳出台《核能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核电AI企业上市。

我国核安全局发布《核电站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导则》,规范AI算法训练数据、模型验证等环节。

中科院开发“核能版”对抗训练框架,使AI模型在强辐射干扰下准确率仍保持90%以上。

我国已成立国家级核能AI伦理委员会,制定算法透明度、责任追溯等准则。

我国正在为踏入的“核AI时代”,做积极准备,这次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革命,而将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升级。

我们的南天门计划,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所谓的“大国竞争”,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0 阅读:34

早起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