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又称青茶。是目前我国仅次于绿茶的、消费增长势头较快的一种茶类。乌龙茶香味独特,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有类似兰花香、桂花香、水蜜桃香、桂皮香、栀子花香,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清花香、甜花香。大自然花草繁茂,何处无芳香? 但由于乌龙茶这种香韵并非源于花果,因而倍显珍贵。
那么,乌龙茶的花香韵味到底从何而来呢?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形成,与它选择特殊的茶树品种(如水仙、铁观音、肉桂、黄旦、梅占、乌龙等)、特殊的采摘标准和特殊的初制工艺分不开。
乌龙茶鲜叶采摘掌握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四五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其二三嫩叶。嫩叶采回来之后,先让其在日光下晒30分钟左右,称晒青;然后将鲜叶放置在阴凉的地方使鲜叶冷却,称之为凉青。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将鲜叶放入水筛或摇青机内,通过手臂或机器的转动,促使叶缘组织遭受摩擦,破坏叶细胞,使多酚类发生酶促氧化缩合,生成茶黄素(橙黄色)和茶红素(棕红色)等物质,而叶子中心细胞保持完整,叶色不变,形成绿叶红边的特征,同时,叶子内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作用,产生芳香物质,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芬芳香味,再经高温炒青,彻底破坏酶活性,并且经过揉捻,使青茶形成紧结粗壮的条索,最后烘焙,使茶香进一步发挥。乌龙茶的加工结合了红、绿茶加工的优点,充分发挥了茶叶内在的香与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良风格。
乌龙茶总的品质风格为外形壮大,色泽沙绿至乌褐,油润,汤色橙黄至橙红、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沁人肺腑,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
生产乌龙茶需要特殊的茶树品种,这些品种多为中叶种,它们适宜于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因此,乌龙茶生产主要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四川、浙江等省偶有生产,但品质风格与福建、广东所生产的乌龙茶有所区别,其主要原因是茶树品种和茶树的生长环境不同所致。
福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同时也是乌龙茶生产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早在16世纪的明朝,福建就开始有乌龙茶生产。
福建乌龙茶产地又分闽北和闽南两大产区。福建生产的乌龙茶在全国产量最高,品种也最为丰富多彩。
闽北产区主要在武夷山、建瓯、建阳等县,其中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区是古今闻名的乌龙茶产地。闽北乌龙茶的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闽北乌龙、闽北水仙等,产品以武夷岩茶最佳。武夷岩茶根据产地可分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根据品质即可分为水仙、肉桂、奇种、名枞等;两者结合则可称为正岩水仙、半岩水仙、洲水仙等。
闽南产区主要是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县,其中安溪产量最高。闽南乌龙茶的花色品种有铁观音、色种、黄金桂、毛蟹、永春佛手、白叶奇兰等,其中安溪铁观音久负盛名。闽南乌龙茶的产品多以品种命名。
广东乌龙茶主要产于汕头地区的潮安、饶平等县,现梅县、惠阳等地也在大力发展乌龙茶的生产。广东地处中国南方,气候温暖,茶树生长期长,一年可采四季(即春、夏、秋、冬茶)。正常采摘时,高山茶以春茶为多,冬茶较少,平地茶以夏茶为多。冬茶,又称冬片,具有很高的香气,是拼配时用于调节香气的最好原料。广东乌龙茶的花色品种有凤凰单枞、凤凰水仙、浪菜、西岩铁观音、乌龙和色种等,其中以潮安凤凰单枞和饶平水仙品质为佳。
在乌龙茶中,品种特征明显的茶以品种命名居多,产地特征明显的以产地命名居多。产地与品特征均不是很明显的茶,市场上多以“乌龙茶”这一商品名出现。
在乌龙茶的生产过程中,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包装贮藏等过程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有机茶的要求进行生产与管理,所生产的乌龙茶产品可称为绿色食品乌龙茶。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