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国绅士所住的房子,大门口墙上都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福”字。每个保持了传统思想的中国人,也是每天在盼望着“享福”。平日说客气话恭维人家,也照例是说:“您福气好呀!”
假使问:具体说起来,福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所得到的回答就是:有良田万顷啦,大厦千楹啦,有娇妻美妾啦,孝子贤孙啦,有很长的寿数啦——这种种的解释,归结到一句话,不过是“不用做事情而可以得到丰衣美食”罢了。
这样说起来,享福并不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因为,“不用做事情而可以得到丰衣美食”,这种情形在苏联境内听说是没有的,至于旁的文明国,那也是常见的了。不过也有人说,中国人是特别喜欢享福的,不像外国人,到了七八十岁,还要做事情,比方兴登堡做大总统,哀笛生做发明家,那样的到老不休。
这大概是外国的个人主义,比中国的家族主义来得高明一点的缘故。因为在家族主义的社会,有些人,出生的时候当少爷,长大了就当老太爷,尽可以一生一世享整个儿的福。要是在个人主义的社会,每个人的一生,总不免有一个时期,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了。
但是,无论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社会当中,是有一种站在特殊地位的人,可以倚靠股票的红利、地产的租金,或者放款的利息来生活,用不着做任何事情。纵然他在某个时期,没有取得财产权,还不能完全不劳而食,可是一到他取得财产的那一天,他就可以袖起手来享福了。
所以宽泛一点儿说,个人享福的事情,大概是中外所同的。至于苏联没有这种事情的话,那是“又当别论”了。
说是苏联的人民不喜欢享福,那恐怕未必,不过是把个人的福气变成公共的幸福罢了。从前《老子》上曾经说过: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是怎样的,那美也就不算美了;天下都知道善的东西是怎样的,那善也就不算善了。现在如果人人都享幸福,个人还有什么福气可说呢?
那么,仔细点说,个人享福的事情,在空间上也不是没有例外了。如果从时间上去说,那更是有限制。
为了说明白这一道理,不能不回到前面“福气”的解释那句话,就是“不用做事情而可以得到丰衣美食”。我们试想一下,我们衣食的资料,哪一样不是由人类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呢?因为大家劳动,把衣食的资料创造出来,大家才有吃,有穿。那么,一个人要获得衣食的资料,就不能不做一部分的工作。不论他得到资料的手续,是经过直接分配也好,是经过交换的方式也好。总而言之,总该不是“不劳而食”的吧。然而,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面,的确有些人“不用做事情而可以得到衣食”,并且他们所得到的,还比那些做事情的来得丰而且美。这是什么缘故呢?这自然是另有人替他们代劳了。
然而旁人决不肯无缘无故替他们代劳,而必须在一种强迫的条件之下,才会代劳的。拆穿西洋镜说,这两种人(一种不劳而食的人,和一种替他们代劳的人)的关系,就是剥削关系,而剥削的基础,就在于生产工具的占有。换句话说,谁若是占有了生产工具,谁就有剥削的权利——就有人替他代劳——而安享着“不劳而食”的清福。所谓福气,并不是前生修到的啊!
我们说享福是不劳而食,即剥削;替不劳而食的人代劳是被剥削,这不过是换成科学的词儿来说,借此表示个人享福是社会矛盾的现象而已。其实剥削两个字眼儿,虽然好像不大好看,但剥削的事实在现今社会并无丝毫不道德的地方。
一个人有了股票、田契等类的东西,就是占有了生产工具的凭据,这个人无论是怎样的道德君子、老实的慈善家,也不能不剥削旁人的劳动,因为他是靠着地租、利息或者红利的收入来生活的。而且,自有历史以来,就有剥削这一事实,站在剥削地位的人早已把剥削当作正义了。凭着生产工具的所有权,去享用人家的剩余劳动,这是光明正大的享福,谁还觉得过意不去呢?即使到现在,已经有人掘开这个秘密的时代了。我也曾听见一个不太著名的资本家说过这样的幽默的话:
近来我在矿山方面的投资,是大失其本了,恐怕只有在工厂方面多剥削一点剩余价值吧!
虽然他是幽默地说着,但可见他并不讨厌“剥削”这一个科学的词儿。
闲话少说,且说“剥削”在有史以前的社会,是不是也存在呢?如果像某一位学者说的,人生而有智愚强弱的分别,就不能不在生存竞争的舞台上,产生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那么,剥削关系就不能不自从有人类的一天开始,而且将要“长此终古绵绵不断”了,这是不是合于事实呢?
我们试想剥削的意义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刚才说过的一句话——在强制条件之下,一个人的劳动,除养活本人之外,还要养活别的同样可以劳动的人罢了。在远古的社会里面,生产不足,一个人要养活一个人,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养活别的人了。我们常常听到野蛮社会杀老人的故事,便是老人自己也要求子孙们去杀他。这种奇怪的事情,仔细想想,也不过是为了不能生活的缘故罢了。老年人既然失掉劳动的能力,他的子孙们又是“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力量帮助他,自然只有一死,这和我们这个社会里面的穷人自杀没有两样。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每个人都没有剩余的劳动力可以养活别人,那么,纵然占了一块土地,也收不到一粒租谷吧,纵然蓄了一个奴隶,也不能得到一点利益吧,因为奴隶不是神仙界的,也要吃东西才能劳动下去的啊!
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的阶段,每个人的劳动生产力不止养活一个人了,于是剥削方才产生,也就是社会阶层方才产生。这时候一切生产工具连奴隶自身,都归奴隶主所有。在生产过程里面,由奴隶主把他所有的普通生产工具和特殊的生产工具——即有着劳动力的奴隶结合起来。自然,这里的直接生产者是奴隶,而奴隶主是不劳而食的阶层。
到了封建社会里面,土地是主要的生产工具,而这个工具是抓在地主手里。那么,为了使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相结合,有着土地的地主和有着劳动力的农民,就有互相结合的必要了。但因为地主占有了土地,他便可以靠剥削农民的方法而生活。记得《诗经》上面有这样的几句话: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悬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是受剥削的农民反抗的呼声,其暴露了地主们不劳而食的罪恶,喊出了“不素餐”即“不劳动者不得吃饭”的口号。我们读了这首古诗,就可以想象几千年前地主剥削农民的情况。至于今日资本家的剥削工人,自不必赘述了!
由上面所说看来,剥削是在劳动生产力有相当发展的时期,方才产生出来的,是很明白的了,但是将来生产力十分发展,是不是剥削仍然存在,或者剥削越凶呢?这又不然。《孟子》上曾说过:要使“菽粟如水火”。这意思就是说要使生产力非常发展,便是人人尽量取得所需要的东西,也不成问题,自然不会有剥削的事了。并且剥削的前提条件,除了一个人可以养活两个人外,还有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占有生产工具,而其他人没有,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假使将来没有这一点,将来就会没有剥削了,也就是没有个人享福的事情了。同时,也就没有社会阶层的分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