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个小伙伴提了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感谢!)。

4月23日,一只科创生物医药ETF的联接基金,竟然比ETF多跌了好多(>2.3%)。
从提问的内容来看,这绝不是刚接触基金的新人,反而是比较懂的老手,值得深究一下。可想不到的是,这个案例竟然是个偶然性“连环套”!

首先,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是对的。本人专门去基金公司网站查了净值数据,当日ETF下跌2.74%,而联接基金则下跌5.09%,以至于一度觉得是不是托管系统坏了。

但是如果看看4月23日的基金(ETF)份额数据,可见单日份额暴跌27%,赎回大约9000万份。
必须说,任何一只基金单日就少了四分之一的规模,都是非常少见的。这有可能导致流动性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了成交价格。
接着,给客服打了电话询问,确认是“大额赎回导致”,这就是流动性的“暗雷”了。

联接基金的小额赎回总是“很准”,这是因为联接基金按合同通常有“不少于5%的现金”以备客户赎回等流动性需求。

而ETF通常接近满仓,不过为了提供赎回资金,像沪深300这样ETF通常会用股指期货来顶替部分仓位。
只是科创生物哪有什么股指期货,赎回规模过大,就要向ETF发起真正的赎回了。

联接基金(含A、C份额)一季报显示,有一位大佬持仓达到了33.5%,大约4400万份,而且是在一个月内完成增仓的。
现在看来最可能的是,这位大佬在4月继续增仓,然后在4月23日一口气全赎回了。当然在4月再增仓一倍成为绝对“大股东”(估算持仓联接基金占比超过60%、占ETF超过20%)。确实有点夸张了,但人家已经3月做过一次了,有钱可以任性。
但不管怎样,都是流动性的问题,颇有“小庙供不起大佛”的感觉。

如此大额赎回,导致基金卖出股票换回现金的操作,可能是低于市场价格的。通常我们赎回是按收盘价结算的,那是因为有那个“不少于5%的现金”垫钱。
而如果大额赎回的话,则很可能要在盘中进行分批卖出操作(还要结算到联接基金,盘尾来不及),最后给一个“到手总成本价”,绝非是参考净值曲线能“参考”的。
当然,这次差了2个多点,还是多了些。有特殊性,而且流动性问题,也会在调整周期放大损失。

以上只是我们的推演,并非一定准确,有待二季报披露检验。建议那位朋友作为客户,可以再与基金公司方面接触一下,了解下具体情况,后续分享一下。
今天这个案例有三重偶然性:单一持有人集中度极高,并(可能)单日清仓赎回,当日刚好大跌。只是大佬也没想到,他这么操作导致多亏了2个多点!
不影响联接基金的工具价值,但在能选择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有相当规模的基金,以减弱这种不确定性影响。
好了,以上破个小小的案,希望对大家理解联接基金有所帮助。有类似问题,评论区发出来,一个个来!
木鱼ETF原创分享,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