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重要会议有公开消息,而我们最关注是消费。

作为对冲外部干扰的抓手,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而重要会议划圈的,就是“服务消费”。

区别于传统消费,服务消费关注“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
传统消费刺激的边际效应已经减弱,而政策格局上聚焦服务、场景、IP、体验、健康等新消费方向,完全理解。

而周日商务部等6部门再发大招,对于优化离境退税扩大入境消费,出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这也属于服务消费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主要发力方向。
不但鼓励增设免税场所,还引导传统店铺成为退税商店,打造特色退税街区、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提升退税商品供给水平、上调现金退税限额、优化离境退税办理流程等。

显然,以上政策不但是免税行业大利好,也是线下消费、入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有力推动,旅游ETF当仁不让,中期逻辑继续强化。
其实前两周旅游ETF着实火爆了几天,只是上周有些落寞。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五一将近有短线资金习惯性获利离场;二是贸易争端有所缓和,有资金怀疑刺激消费的动力。
但周五重要会议和周日六部门发招,让我们再次确认逻辑是正确、长期的。

而旅游ETF的内涵其实也与政策发力方向较为契合。消费者服务占比一半,包含酒店、餐饮、景点等,交通运输占比30%包含机场、航空公司,零售占比14.8%含免税、商场等。

而在一季度末这个特殊窗口,成分股近期表现也值得分析一二。总体上都有一定的调整,但关键是接下来预期。

龙头股中免目前的业绩仍未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且相对于2023年有大幅的业绩下滑,消费信心回复仍在路上。因此对于大资金来说,前两周的外国人旅游消费还是当成了热点炒作,很快跌回原位。
不过,这次政策级别很大,配套措施有望陆续出台,6部门的举措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大主力可能会在继续观望的同时,也进行试探,带动线下消费成为反复热点。

而航空运输方面,是有亮点,并且支持上级政策发力。
浦东国际机场月报显示,3月国际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大幅提升,远超国内航线。这表明外国人入境消费,是一个增量市场,投入产出比相当可观。
众多航空公司已经大幅减亏,东航的航班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只是利润还没跟上来。

景区方面,也距离2019年有距离,而且张家界ST对人气有影响。必须说,过去的三年,带来的惯性影响比预期的很强多。
不过也有宋城演艺这样的龙头股在24年总体恢复得不错,一季度略有回落。景点方向希望政策刺激到位后有进一步改善,不过也是难度比较大的方向,国内旅游主要还是靠国人,消费信心是关键。

酒店和景点联动很强,锦江酒店等龙头股业绩压力较大。国内旅游增长比较弱,刺激外国人来购物旅游,是一个不错的抓手。而且,240小时免签旅游带来的热度正在扩大。

旅游ETF作为市场最超跌的主题之一,潜在获得的政策空间也可能是最大的之一。相较于2019年,恢复空间依然很大,需要逐月根据数据评估景气度变化。
把贸易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增长抓手,也体现了东大的智慧。但如果政策发力了,业绩还是不行,那就又成为炒概念了,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此外,还有一个恒生消费ETF,既有行业景气影响,也受海外资本风险偏好影响。

近期表现总体强势,创科、海尔等出口大户受创较重,而其他消费品种总体看景气度,也体现出资金当下越来越理性,有望继续受益于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的政策发力。

2025年提振消费是全年大战略,而其核心基本确认是服务消费,离境退税成为先行部队,并且前期经过检验,现在属于强化周期。
中期逻辑在,并逐月关注景气度变化,期待相关ETF走出有力修复,加油!
木鱼ETF原创分析,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