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谧的夜晚,窗外风声呜咽,又一位患者握着刚拿到的检查单,神色慌张地推开了诊室的门。"医生,我查出来是乙肝,需要马上住院治疗吗?"
这样的问题,在肝病科诊室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许多人一听说自己被诊断为乙肝,立刻就如临大敌,恐慌、焦虑、担忧接踵而至。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疾病,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人。

而在这庞大的患者群体中,很多人对乙肝存在认知误区,尤其是认为得了乙肝就等同于"不治之症",必须立即接受治疗。
事实上,并非所有乙肝患者都需要立即治疗。临床医学实践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状态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四类乙肝患者通常不需要急于治疗,只要定期随访监测,做好日常保健即可。
第一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肝功能正常者

这类患者血液中虽然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肝脏损伤迹象。
北京协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这类患者约占乙肝患者总数的28%,他们的病情通常较为稳定,短期内不会恶化。
李教授在《中华肝脏病杂志》发表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这类患者体内虽然携带乙肝病毒,但病毒复制活性低,对肝脏的损伤极为有限。在5年的随访中,只有不到15%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治疗干预。

对于这类患者,医疗专家建议每3-6个月定期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水平,无需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长江以南地区的患者,由于气候湿热,肝火较旺,可适当增加检查频率,每3个月检查一次更为妥当。
第二类:免疫耐受期乙肝患者
免疫耐受期是指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尚未受到明显损害的阶段。上海肝病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个阶段主要见于母婴传播的乙肝患者,特别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
这类患者虽然体内乙肝病毒DNA水平较高,但肝功能检查指标如ALT、AST仍在正常范围内,肝脏组织学检查也显示无明显炎症和纤维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的专家通过对1200例此类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约有87%的患者在10年内肝脏状况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明显恶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类患者虽然体内病毒较活跃,但由于免疫系统与病毒达成了某种"和平共处"的状态,反而避免了过度免疫反应对肝脏造成的损伤。
医学专家建议这类患者定期复查,但不宜盲目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免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反而加重肝损伤。

第三类: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这类患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但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或极低,同时乙肝e抗原阴性而e抗体阳性的患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中心通过对此类患者的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肝脏几乎不受病毒影响,病情极其稳定。
一位退伍军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惊慌失措地跑遍了当地三家医院,被告知需要立即用药治疗。

后来到省级肝病专科医院就诊,医生根据他的检查结果判断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告诉他无需立即治疗,只要半年检查一次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即可。十五年过去了,这位老兵的肝功能一直保持正常,生活质量丝毫未受影响。
第四类:隐性乙肝感染者
隐性乙肝感染是指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清中可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状态。这类患者多见于既往有乙肝感染史并自然转阴的人群或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后表面抗原转阴的患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病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通过对这类患者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隐性乙肝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极低,肝脏损伤风险极小,绝大多数患者(约98.3%)终身不会出现肝脏相关并发症。
这类患者的体内仍然存在少量乙肝病毒,好比是"潜伏的火种",但这"火种"通常不足以引起"燎原之势",患者无需过度担忧或急于治疗。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关键是要定期监测,防止病情悄然变化。

乙肝患者的日常保健措施
虽然上述四类乙肝患者无需立即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松警惕。日常生活中,这些患者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蔬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糖分。北方地区居民可适当增加温热食物,如大枣、山药等;南方居民则可多食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莲子、苦瓜等。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杀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表明,乙肝患者如果同时有饮酒习惯,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会增加3.6倍。即使是温和饮酒,对乙肝患者的肝脏也是不小的负担。
适度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对于体力较弱的患者,可选择太极、气功等温和运动;年轻患者则可适当进行游泳、慢跑等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研究表明,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乙肝病情稳定。患者可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调节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定期检查:即使无需治疗,乙肝患者也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和病毒DNA水平。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有家族肝癌史的患者可能需要增加腹部超声等检查项目,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避免盲目用药:许多患者得知自己患有乙肝后,急于求医问药,甚至自行购买各种"护肝"产品。事实上,很多所谓的保肝护肝产品并无确切疗效,反而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目前,乙肝虽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对于那些无需立即治疗的乙肝患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盲目求医问药,而是建立正确认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随访监测,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

正如古语所言:"善养生者,先谨其微,防患于未然。"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这句话无疑道出了健康管理的精髓。
参考文献:[1] 陈光友, 沈卫峰, 陈程, 等.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期与自然病程研究进展[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3, 31(2): 178-183.
[2] 王福生, 李兰娟, 张文宏, 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27(12): 938-961.
[3] 高志良, 张建中, 赵景民, 等.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长期随访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 40(4): 235-240.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