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能力不错的兔子,在野外可不要乱捕,否则人会有意外发生

斌斌酱 2023-03-23 19:21:38

兔子算是我国的吉祥动物,可90%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区分家兔和野兔,如果抓错了,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作为十二生肖中排行老四的动物,兔子在我国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它寓意吉祥、和谐和平安。

身处四川的我,也十分明白,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跑出去,因为四川人民太爱吃兔子了,一年就要消耗3亿只。

可兔子却不是随意能抓的,去年10月,浙江绍兴就有3名男子因狩猎兔子被捕了。原因是他们为了打牙祭,用弹弓偷猎了15只野兔。

图:被抓的绍兴男子指认现场

因为野兔是我国的二级或三有保护动物,是不能猎杀的,倘若你在野外遇到兔子,如果无法区分它们,随意猎杀了,那就遇到麻烦了。

当然,也有家兔跑出去被野化成为野兔的,遇到这类兔子可以猎杀。

因此,我们要正确区分家兔和野兔,才能在满足口欲时,求个安心。

兔子拥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兔子作为食草动物,算是低级物种了。因此,越处于食物链底端的物种越能生育,比如鱼、蚂蚁、蟑螂、蜜蜂等。这些动物繁衍后代,胜在幸存者偏差,数量多了,自然有种群延续的机会。

兔子也是超级能生的代表,它是拥有双子宫的神奇物种。雌性从出生到六个月左右,就能进入繁殖期,妊娠期平均为30天,两个子宫可以无缝连接,第一个生产,第二个接着受孕。

因此,光一只雌兔第一年就可能繁殖4~6胎,一胎4~12只,一年就会有16~72只小兔降临。如果放任不管理,只需几年,兔子就会泛滥成灾。

群居是家兔,独居是野兔

在野外看到的成群兔子,通常都是被野化的家兔。比如熟悉的小白兔、长毛兔、公羊兔、侏儒兔、垂耳兔、新西兰兔等,统统都是家兔。

家兔繁殖能力强,几乎没有空档期,一年能繁衍几十上百只后代。如果放任不管,几对兔子就能在几年内泛滥成灾。

澳洲曾经的百亿兔灾就是典型的代表。

1859年,由英国殖民者托马斯.奥斯汀带头,把24只穴兔相继带到澳洲,本想作为日常狩猎消遣的,没想到管不住了。短短六年内,就有上万只兔子蹦跶在农场,最终“越狱”,开启了“兔灾大门”。

澳洲优渥的地理环境,简直是食草动物的天堂,本土的袋鼠、袋熊、考拉、牛和羊其乐融融,此时,有兔子的融入,堪称浑然天成。兔子开始超越自我,从南北再到东西,兔子杀疯了,在短短60年内,就迎来了百亿兔军。

穴兔就是家兔,它们群居生活,在澳洲几乎无天敌。刚生下来的幼崽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没长毛,但碍于兔妈妈的姐妹多,幼崽只需躲在洞里悠哉地喝奶,20天左右就能出门溜达了。

野兔比不上家兔,多为独居,很少成对生活。为了降低天敌风险,野兔一年只繁殖一次,一胎2~4只。别看野兔生的少,幼崽可不得了,兔宝宝生下来就能站立,能看、能听、还有毛,只需3天,就能自由的吃草。

狡兔三窟是家兔,守株待兔是野兔

目前我国已知的野兔有9种,分别为雪兔、草兔、东北兔、华南兔、西南兔、海南兔、高原兔、东北黑兔以及塔里木兔等。

可以从外形和习性来区分野兔和家兔。

野兔体格比家兔小,很少超过2公斤,胜在轻盈,家兔最大能到8公斤。

外形上看,野兔耳朵比家兔短,呈竖立状,不过野兔四肢比家兔长,尤其后腿强健有力。轻盈体型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

在野外你追上去不见停歇的,肯定是野兔。如果你追的兔子蹦跳几步,就停下来张望的,一般是家兔。

跑得快是野兔的保命技能,它不需要挖洞,遇见危险跑就是了。而家兔的保命技能,则是挖洞。家兔能把地下挖的四通八达的,把洞穴分为逃命、藏身、育儿等多种类型。

因此,故事里龟兔赛跑说的是野兔,那些现实中拿家兔去和乌龟比赛肯定不行。还有,守株待兔说的也是野兔,因此农夫始终等不到第二只撞树的兔子。

而我们所说的狡兔三窟,则是家兔。家兔善于挖洞,在野外遇见洞中的兔子,是家兔不是野兔,野兔一般在地面活动。

野兔和家兔之间有生殖隔离

野兔和家兔的区别,相当于水牛和黄牛,以及山羊和绵羊的区别。它们都属于同科不同属物种,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结合后不能繁衍后代。

野兔的染色体数量为24对,家兔则为22对,它们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有人说32对染色体的马和31对染色体的驴,它们为何能产下骡子呢?这是因为马和驴为同科同属不同物种动物,本意很难结合,但有概率问题,所以能产下31.5对染色体的骡子。拥有半条染色体的骡子,是不会有后代的。

抓错兔子可能有牢狱之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相关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目前我国的9种野兔都属于二级或三有保护动物,不能随意猎杀。如果在野外不认识,猎杀后并走漏消息了,是要被抓的。

因此,如果能正确区分家兔和野兔,甚好。

现如今,很多动物都受到保护,在野外尽量不要招惹它们,否则后果不妙。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