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外科正宗》描述其 “坚而色紫,纡回甚者,状若蚯蚓”。从病机分析,本病主要与寒凝血瘀、脉络失养密切相关。

根据 “阳化气,阴成形” 的理论,寒邪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当人体外感寒邪或阳气不足时,寒邪侵袭血脉,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津液失于温化而凝滞成瘀。如同寒冬河水遇冷结冰,血液亦因寒邪凝结,瘀阻于下肢脉络。加之久坐久立、气虚推动无力等因素,更使瘀血难以消散,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寒性收引可使血管壁弹性受损。正常状态下,血管柔软而富有韧性,受寒后血管壁挛缩僵硬,弹性纤维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血液回流障碍。在寒凝与血瘀的双重作用下,下肢静脉逐渐扩张迂曲,形成蚯蚓状凸起,最终发展为静脉曲张。

临床治疗需遵循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的原则,兼顾散寒与通络,同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方能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