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脂这事,很多人并不当回事。可等到心梗、脑梗来了,才追悔莫及。医生一句“吃他汀”,仿佛成了终极解决方案。
但你有没有遇到过,吃了他汀,血脂就是降不下来?不少人着急了,想着是不是药量不够,要不要加点剂量。
这篇文章,我想告诉你:吃他汀降不下来,可能不是药的问题,加量反而有害!关键是,你可能忘了他汀的那四个“好搭档”。

他汀类药物,像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这些,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胆固醇药,被公认为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治疗。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过程,让血液里的“坏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下来。
但临床中有不少人反馈:“我吃他汀好几年了,胆固醇还是高!”甚至有人一看血脂没降,就擅自把剂量翻倍,结果肝功能出问题,肌肉酸痛,反而得不偿失。
这事儿其实不难理解。他汀只解决了“内部制造”的胆固醇问题,可别忘了,我们体内的胆固醇,还有一大部分是从食物中“吃”进来的。再加上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身体代谢的个体差异……光靠他汀,真的不够。

古人对“高脂血症”并没有明确称呼,但讲“痰浊”“瘀血”“肥腻内生”的概念,其实和现代医学的高脂、动脉硬化等病理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意思是说,消化吸收系统功能紊乱,就容易生出“痰浊”,这些在现代理解,其实就是血脂异常、脂肪代谢紊乱的表现。
当一个人血脂偏高,不光是因为吃了油腻食物,或是肝脏制造太多胆固醇,还可能是消化吸收异常、体质失衡、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的。中医讲“调脾胃、化痰瘀”,现代人理解为“调理肠胃功能、改善代谢能力”,这其实和现代治疗血脂异常的综合方案,是可以互补的。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天天吃肉,血脂正常;有些人吃素也高得吓人。这背后,其实是文化、习惯、基因交织的结果。
中国传统饮食中,很多地区偏好高盐高油,比如东北的红烧肉、湖南的腊肉、江浙的酱鸭,这些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哪怕你吃得不多,但每天吃一点、顿顿离不了,血脂也很难控制。
而南方有些地区,喜欢喝汤,尤其是炖鸡汤、排骨汤,表面看是清淡,实际上里面的“隐形脂肪”非常高。一碗汤,可能比一块五花肉还让你血脂飙升。
所以说,吃得“清淡”不等于低脂,关键是你清淡的方式对不对。就像你把黄油换成猪油,或者热量高的坚果当零食吃,再吃多一点水果当晚餐,血脂反而可能更高。

既然单靠他汀不够,那“好搭档”们就该上场了。这四样,配合得好,往往能让血脂降得更稳、更快,还能减少他汀的副作用。
第一个搭档,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像依折麦布,就是阻止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你可以把他汀看作“堵住水龙头”,而依折麦布就是“堵住下水道”,两头堵住,血里的胆固醇自然就少了。特别是那些吃得不多、饮食控制好了,血脂还是高的人,往往是吸收太好,这时候加依折麦布,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个搭档,是肠道益生菌。
别小看肠道菌群的力量。2022年的一项中国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会显著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能力。有些“坏菌”会让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固醇回流增加。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环境,不但对血脂有帮助,还能减少他汀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
第三个搭档,是植物甾醇。
这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种子、坚果、蔬菜中的成分,它和胆固醇长得很像,可以“抢占位置”,让真正的胆固醇无法被吸收。现在很多低脂牛奶、植物酸奶中都有添加植物甾醇,每天摄入2克左右,LDL能降10%左右。关键是,它几乎没有副作用。

最后一个搭档,是运动,但不是你想的那种。
很多人一听说要运动,就去跑步、跳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哪怕只是每天饭后散步20分钟,或者早上起来在阳台上走走原地踏步、摇摇肩膀,都比剧烈运动后第二天全身酸痛要有效得多。运动的关键在于“持续”和“规律”,不是“强度”。

有些人听说他汀可能伤肝、伤肌肉,吓得不敢吃。其实副作用确实存在,但大多数在医生指导下是可控的。

肌肉酸痛,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尤其是晚上服药后,第二天早上胳膊腿儿发沉。如果影响到日常活动,可以考虑换药或者调整剂量。有些人换成水溶性的瑞舒伐他汀后,症状就明显减轻。
肝功能异常也会出现,尤其是在一开始吃药的前几个月。但只要定期查肝功能,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大问题。肝功能轻度异常,不代表不能用药,反而说明你更需要管理好血脂,保护肝脏。
所以说,他汀不是“可怕的化学药”,而是你防止心梗的护身符。关键是别盲目加量,别单打独斗。

血脂异常,不是孤立出现的。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痛风,常常和它手拉手一起出场。这类“代谢病”,本质上是现代生活方式病,是“吃出来”“坐出来”“熬出来”的。
现代社会节奏快,外卖多、熬夜多、压力大,很多人白天坐十小时,晚上吃一顿大餐,还觉得“我没吃什么”。其实你吃得挺多,只是没意识到而已。
文化上,我们过去讲“吃得好才有福气”,结果变成了“吃得油才有面子”。现在我们要重新定义“吃得好”,是吃得健康、吃得聪明、吃得让身体轻松。

如果你正在吃他汀,但血脂总是降不下来,先别急着加量,更别停药。
问问自己:饭是不是总吃撑?汤是不是太油?肠道是不是健康?有没有每天哪怕动一动?有没有配合医生加点“搭档”药物?
别让他汀一个人“扛大旗”,把它的四个搭档请上场,也许你会发现,血脂管理其实没那么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0):833-853.
陈伟,王丽.“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22,16(6):512-516.
高金星,赵建平.“植物甾醇对血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3):28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