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印巴两国可谓是大战一触即发,前几天莫迪一声令下在印度河上游水坝断流蓄水,丝毫不顾下游数亿巴基斯坦民众的安危,而巴基斯坦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便紧急调集军队前往印巴交界处,从目前的的情况上看,印巴两国已经开始交火。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这两个有核国家,究竟会不会因为水资源纠纷而爆发一场全面战争。

印度河水系共有6条河流从印度流入巴基斯坦,印度控制东三条,巴基斯坦控制西部三条河流。
而在两国签订的协议中,印度是有义务允许西部河流流入巴基斯坦。
这个时候用断水来威胁邻国,行为已经不能用恶劣来形容了,搞不好印度会因此直接遗臭万年。
要知道,中方之前就想在西藏建设水电工程,结果就遭到了印度的强烈反对,现在看来这完全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此前中国相关专家就曾提出过一个超级工程的设想,一旦工程顺利完成,就能让干旱的大西北立马变成新的“塞上江南”,其中将惠及新疆、陕西、宁夏、甘肃等广大西北地区,把几亿亩的沙漠变成良田,数亿人民将因此改变命运!
而这个工程,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不过可惜的是,这个工程现如今都只不过是一个方案罢了,其中一个很大的阻拦就是印度!
那么如果我们也学习印度,不顾印度的反对,直接修建这项“超级工程”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就像老天爷在分配礼物时,手一抖,洒偏了。西南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的西藏,那简直是水资源的“富豪区”。
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众多河流奔腾而过,地下水资源丰富,冰川水资源更是储量惊人。可再看看西北地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以新疆为例,这里沙漠广袤无垠,一眼望不到边。年降雨量仅仅在300-400毫米这个可怜的区间徘徊,而蒸发量却高得吓人,达到1500-2000毫米,是降雨量的5倍还多。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人和动物生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且整个西北占据了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4.3%,这么大的地盘,却仅仅居住着一亿左右的人口。新疆又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常住人口也不过两千万左右。
很明显,缺水成为了这里人口稀少的关键因素。如此鲜明的对比,让调水工程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

红旗河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这个工程一旦实施,带来的影响将是翻天覆地的。在生态环境方面,预计将在中国西北干旱区打造出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
想象一下,原本黄沙漫天的沙漠,逐渐被一片片绿色所覆盖,植被越来越多,风沙危害也会随之减少,区域生态平衡得到极大改善,这对缓解土地荒漠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红旗河工程有望新增超过2亿亩良田。
这意味着什么呢?粮食产量将会大幅提升,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了。而且,随着农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工业以及其他产业也会被带动起来,整个区域的经济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人口的聚集和产业的壮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旦红旗河工程成功落地,它将改变并扩大西北含新疆地区在南亚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战略意义,能让我国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充足的水资源能够更好地开发当地丰富的资源。
超级工程红旗河的设想而红旗河工程的设想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水利学者郭开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红旗河工程”或者“藏水入疆”。
大胆构想将雅鲁藏布江的水资源调往西北,这个想法一出现,就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到了2017年,随着南水北调中、东线路的顺利完工,红旗河工程再次引发大众关注。这一年,中国工程院6名院士、12名教授以及多名专家、博士组成了“S4679课题”研究组,开始深入探讨红旗河工程的可实施性。
在2018年1月,S4679课题组还专门举行了“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第二次专家研讨会,众多专家针对方案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从规划上看,整个红旗河工程的主线十分宏伟。它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墨脱大拐弯处取水,在这里修建一个规模类似于丹江口水库的大坝。
然后工程还要穿越地势复杂的横断山区,通过涵洞、渡槽等巧妙的方式连接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沿着青藏高原边缘实现自流,干线全长约6100公里,差不多和长江一样长。这里利用的是地势落差的原理,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实现水的自然输送,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和人力。

除了主线,红旗河工程还有三条重要的支线。
红延河,它通向宁夏、延安方向,主要作用是弥补宁夏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西北部这些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漠北河,从内蒙古阿拉善出发,流经锡林郭勒,最终进入北京密云水库,为华北地区的水资源调配贡献力量。
春风河,则是从甘肃省玉门市流向吐哈盆地,并且延伸至北疆,给新疆的部分地区带去宝贵的水资源。

引藏水入疆,无论怎么看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雅鲁藏布江毕竟属于国际河流,流出我国后会经过印度,最终在孟加拉国汇入大海。
涉及国际河流开发,在国际上是有相关规定的,必须要考虑他国的态度,此前我国在墨脱规划的水电站,迟迟不能建设,其原因就是印度的阻挠。
但是,如果我们也学习印度一样,不顾他们反对强行推动这项工程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想要红旗河工程想要顺利推进,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自然环境方面的难题。
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有广袤的盆地沙漠。这里的山地会抬升气流,盆地又会沉积物质,山脉阻挡了水汽的进入,导致干旱成为了长期地质和气候演化的结果。
而红旗河工程恰好建在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虽然这里有高差能够实现自流,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同时,这里也是地质活动极其频繁的区域。

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建成后的运营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而且红旗河工程沿途要经过十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施工过程中,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地质改变,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破坏一旦发生,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像之前有些在生态脆弱区进行的工程,施工后对当地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多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物种数量也减少了。

经济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先看看建设成本,对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它在平原上建设,长度仅千余公里,就花费了2500多亿。
而红旗河工程要穿越各种复杂地形,预估投资至少4万亿元。为什么成本这么高呢?因为工程需要挖掘大量的隧道,建设复杂的水工建筑,这些都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再说说用水成本,预估新疆用水成本将高达每立方米25元。每年调水600亿立方米,算下来就是1.5万亿元。这么高的用水成本,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可能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虽然也有人探讨过降低用水成本的途径,比如优化工程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非常大。

而这些也仅仅只是外部因素,再看内部因素。
想要成功引藏水入江,首先需要考虑长距离输水技术,要知道这项工程输水距离长达6100公里,如何保障输水过程中的水质稳定,减少渗漏和蒸发损失,这是一个关键技术难题。
虽然目前国内外有一些长距离输水的先进技术,像采用新型管材来减少渗漏,利用覆盖技术降低蒸发等,但在红旗河工程这样复杂的环境下,这些技术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而且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要穿越多个断裂带和高原地区,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设大坝、隧道、水渠等水工建筑物,对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等提出了极高要求。
还有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技术,红旗河工程涉及多流域水资源调配,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需要先进的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技术支持。

所以,哪怕我们不顾印度的反对,强行推进红旗河工程,以现在我们的实力和技术,虽说不是天方夜谭,但也是困难重重,或许再等几年,当我们的基建技术在强大一些的时候,这项工程设想或许真的就可以实现。
西北地区太缺水了,人们是如此期待水能盘活这一片广袤的土地,能再现良田万顷、水草肥美、千城相连的美好景象,可这个计划真的可行吗?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