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隔壁两家人都得了艾滋病,没想到,艾滋病原来就在我身边。
上个月,隔壁来了一个染灰色头发的潮男,身上一股香水味,脖颈处密布红疹,我看到他经常带不同的女性回家;不知道被谁染上的艾滋。
隔壁303的老阿姨,平时总是佝着背捡纸箱,儿女都去外地打工了,家里面没人挣钱,听说社区还派人来救济她,咳嗽大半年了,也是患了艾滋。
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却共同揭开了艾滋病蔓延的残酷真相......
一、数据触目惊心:这两类人最危险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介绍,目前我国新增HIV感染者青年人群和老年人群感染者比较多,主要传播途径依旧是性传播。

高危群体1:追求刺激的年轻人
由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指出,2023年共记录到15至24岁青年学生相关病例3010例。
年轻人虽然接受过防艾的教育科普,但总以为艾滋病很遥远,其实每次在酒吧聚会后醉酒失足,甚至还误信体外能防艾滋,这些情况都可能让艾滋传播在你身上。

认知盲区:
以为“戴套就能100%防艾滋”
迷信“体外不会传染”
不知道纹眉、打耳洞也可能感染(共用器械未消毒)
高危群体2:空巢老人的"沉默感染链"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估算,全球50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数量从2015年的540万增长至2020年的810万。在我国,50岁以上艾滋病患者的占比也从2011年的22%上升到2022年的44%。

很多老人都认为“年纪大不用避孕”,丧偶之后在广场舞、棋牌室偶遇黄昏恋,未做防护的亲密行为,很容易确诊艾滋。
致命误区:
认为老年人无需避孕=无需保护
误把艾滋病症状当普通衰老(如长期乏力、反复感冒)
羞于就医,错过72小时阻断药黄金期
二、艾滋病为何这么可怕?1、潜伏期长
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至15年,平均约为7至10年,这期间感染者看着与常人无异,却能通过亲密接触把死亡带给枕边人,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祸及全家。
2、免疫系统崩溃
最初只是反复感冒发烧,接着小伤口开始溃烂流脓,最后连呼吸都变成折磨——免疫系统被摧毁后,一粒灰尘大小的真菌都能要命。

3、并发症比癌症更凶险
机会性感染:肺孢子菌肺炎(致死率50%)、结核病(全球艾滋患者主要死因)。
恶性肿瘤:卡波西肉瘤(皮肤/内脏出血性肿瘤)、淋巴瘤(扩散快、难治愈)。
三、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1、皮肤“说话”
颈部/腋下突发密集红疹(非蚊虫叮咬);
口腔白斑(像奶块擦不掉);
脚底莫名脱皮溃烂。
在651名未接HAART的患者中,发现81.6%有明显的皮肤损害。(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中心)
2、持续消耗
3个月瘦超10斤(相当于150斤的人突然掉到135斤);
每天睡够8小时仍疲惫不堪;

腹泻超1个月,吃药无效。
3、发热
低烧37.5℃-38.5℃,持续超2周;
夜间盗汗浸湿床单(区别于普通出汗);
伴随顽固性咳嗽(非吸烟、非哮喘)。
小结当你觉得艾滋病还很遥远时,病毒早已潜伏在酒局应酬里、藏在美容院的纹眉针上、躲在深夜冲动的阴影中。
参考资料:
[1]汤后林,金怡晨,吕繁. 我国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现状与挑战[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1):1669-1672.
[2]Huang XJ, Li HY, Chen DX, Wang XC, Li ZC, Wu YS, Zhang T, Gao YQ, Wu H. Clinical analysis of skin lesions in 796 Chinese HIV- positive patients. Acta Derm Venereol. 2011.
[3]《艾滋病盯上老年人,关注数据背后的真相》,武汉疾控健康宣传,2024.07.01.
[4]《青年、老年人群感染比例增加!我国新增HIV感染者趋势——》,北京日报,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