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厨房、冰箱里是不是堆满了各种饮料瓶、矿泉水瓶?
喝完饮料随手把瓶子留下,装点杂粮、调料、食用油,甚至腌咸菜?
这种看似"勤俭持家"的行为,可能正在悄悄危害全家人的健康!
一、这种瓶子为什么最危险?每个塑料瓶底部都有一个三角标,中间的编号决定了它的安全性,主要分为七个级别,常用于装瓶或当做杯子的有这五种:

PET瓶(三角标“1”)
常见于矿泉水瓶、饮料瓶,耐热通常为70℃,夏天放车里暴晒一小时,温度轻松破70℃。这时候瓶子会变形,DEHP塑化剂和重金属锑加速析出。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2B类致癌物,长期接触直接攻击DNA。
HDPE瓶(三角标“2”)
HDPE瓶常见牛奶瓶、清洁剂容器,虽耐腐蚀性较好,但长期装食用油可能溶解塑化剂。
而且不易清洗,瓶口螺纹处易滋生霉菌,重复装食用油、用清洁剂瓶分装食品,都是大忌。
PVC瓶(三角标“3”)
通常洗涤剂瓶、部分廉价塑料制品都是PVC瓶,PVC含氯成分,接触热汤、热水时释放氯乙烯单体,该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
PP杯(三角标“5”)
常见用途微波炉餐盒、酸奶杯,PP杯耐高温,但部PP餐盒盖为其他材质(如PS),加热时释放有害物。虽然耐高温,但还是应注意避免重复加热,一次性外卖盒即使标“5”也不建议重复使用。

PS盒(三角标“6”)
外卖餐盒、泡面碗常用,不宜长时间装强酸强碱物质,PS盒遇酸性液体,PS材质释放苯乙烯单体,该物质为致癌物,可能引发神经损伤和DNA突变。
二、这些替代方案更安全短期存放选玻璃罐
喝完的蜂蜜罐、罐头瓶用沸水煮10分钟消毒,适合装五谷杂粮。注意选择广口瓶避免密封不严。

液体类首选不锈钢
装食用油建议用304/316不锈钢油壶,比塑料更耐腐蚀。选购时认准GB 4806.9-2016食品级认证。
冷冻食品用专用袋
普通矿泉水瓶冷冻会释放微塑料,要用标注"PE-HD"的冷冻专用密封袋,厚度建议选0.15mm以上。
微波加热必备PP材质
只有底部标"5"的PP材质饭盒能进微波炉,加热前务必取下盖子,避免密封状态下压力爆炸。

塑料瓶装食用油
油瓶子放在在灶台边,炒菜时温度甚至会超50℃。PET材质遇到油脂会加速分解,甚至能让油里检出塑化剂。
饮料瓶反复装杂粮
喝完的果汁瓶装绿豆,PET材质用超半年就会老化开裂,这时候塑化剂释放量飙升,长期摄入损伤神经系统。
用饮料瓶装白酒

近年来,白酒中塑化剂污染屡次被媒体曝光,饮料瓶大多由塑料制成,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乙烯(PE),酒精可能会溶解塑料中的塑化剂,用PET瓶装白酒1个月后,塑化剂含量可能超过安全范围。
塑料分装瓶装药品
药片中的酸性成分可能会与塑料发生反应,特别是维生素C、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醋酸酯等药物,不宜放入塑料制品中。
小结翻出家里所有塑料容器,重点看底部三角标:
见到1、3、6号直接扔
2号(药瓶材质)用完即弃
5号PP材质相对安全,但别装油和酒
健康无小事,换掉家中高危塑料容器,成本不过百元,却能规避长期健康风险。转发给家人,别再让“塑料陷阱”偷走健康!
参考资料:
[1]《你经常用来装东西的TA,可能会致癌?!很多人都用错了》,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2.02.10.
[2]《说真的,别再用饮料瓶装东西了!》,科普中国,2025.03.14.
[3]《关于白酒中塑化剂的风险解读》,浙江省人民政府,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