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税战的底气:3月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

今天,国家外汇局发布我国外贸进出口最新数据:
2025年3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2704亿元,同比增长6%。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1277亿元,进口15243亿元,顺差6034亿元;
服务贸易出口2393亿元,进口3791亿元,逆差1398亿元。
东盟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东盟以9823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5年保持这一位置。
2024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达9823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较2023年提升0.6个百分点。
越南、马来西亚、印尼为中国在东盟前三大贸易伙伴,中越贸易额更是同比增长13.5%。
同期,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贸易额分别为7858亿美元和6883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2.8%和11.2%。
事实上,我国的外贸格局已经摆脱了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形成了多元化格局。
美国发动的全球关税大战,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和东盟,欧盟的贸易合作。
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实现“零关税”,合作空间无上限。

RCEP由东盟发起,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零关税”自贸区,于2012年启动谈判,2020年11月签署,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RCEP由东盟十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组成,覆盖全球约30%的人口和GDP总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自贸区。
RCEP生效后,东盟多国GDP增长强劲,预计2030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RCEP与“一带一路”深入融合,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正在形成。

除日本、澳大利亚外,RCEP其他成员国均已加入“一带一路”,且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双方将RCEP规则与“一带一路”项目对接,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
“一带一路”推动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直接服务于RCEP区域内的货物运输与人员往来。
RCEP与“一带一路”的融合,削弱了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贸易规则垄断。
中国和欧盟加强经贸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关税霸凌。

2025年一季度,中欧贸易额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欧盟仍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保持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
中美关税大战打了近六年,我盟对华投资额翻了一倍。
2024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达105.8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5%,较2020年增长近一倍。
2024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同比增长10%和9%。
特朗普遭到灵魂拷问:美国能否完全禁止中国商品。
答案是,不能!

东盟,作为RCEP核心成员,其低关税和贸易便利化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在东盟布局生产基地,再出口至美国,规避关税壁垒。
欧盟,部分中国商品通过欧盟转口或以欧盟为中间市场进入美国,同时欧盟企业也因中国商品价格下降而提升竞争力。
特朗这次发动全球关税的主要目的就逼迫世界远离中国制造。
但事实告诉特朗普,这根本不可能,这次特朗普发起的全球关税大战不仅没有孤立中国,反而孤立了美国自己。
美国掩耳盗铃式的关税政策,彻底让美国民众成了关税大战的最大受害者。

美国商场的中国制造在大量消失,但是来自越南,墨西哥,印尼的商品却越来越多,并且也越来越贵。
美国超市里有太多其他国家的商品,唯独美国制造的商品却少的可怜。
关税大战并没有促使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只是加重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
对于大多数美国进口商而言,换标签比建工厂容易的多,利润也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