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物理学把时间当作背景——像舞台一样静静存在。它只往前走,没人见过它掉头。但空间不是这样。空间维度可以弯曲、可以旋转,可以形成复杂的几何结构,产生一系列拓扑效应,比如拓扑绝缘体、拓扑态等。

而时间,几乎没被当作主动变量来研究。
直到“时空晶体”这个概念的出现。
所谓时空晶体,是指物理系统中某些性质不但在空间上周期性重复,还在时间上周期性重复。这种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对称性,激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时间也参与塑形,会发生什么?

罗斯托克大学的Alexander Szameit团队与伯明翰大学的Hannah Price团队给出了一个回答。
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拓扑构造,把光“钉死”在一个时空点上。是的,仅一个点。光没有来,也没有去。它只在一个瞬间、一个位置,“被数学释放”出来。
一闪而逝,却不能干扰。周围的噪声、参数误差、环境扰动,都无法让这束光走偏、走散、或消失。因为这是“拓扑保护”的结果。
拓扑学,研究的是那些在形变下不变的性质。比如,甜甜圈和咖啡杯,在拓扑意义上是等价的,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孔。拓扑不关心距离和角度,只关心连接方式和整体结构。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时空拓扑结构”。这种结构不是在空间中展开的,而是嵌入了时间维度。正是这类结构,产生了“空间-时间-拓扑事件”。
这些事件,表现为极短暂、极精确的光点出现。
一束光,没有路径,只有诞生点。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光态比以往任何已知光态都更稳定、更可控。对激光通信、精密成像等应用,意味着一种天然具备抗干扰能力的新模式。
一个重要细节:这些现象只可能出现在重新赋予“时间”主动态的物理构型中。
以往,时间是背景。现在,它被激活,参与拓扑建构,直接决定光何时、何地能出现。
可以设想,在未来的光学装置中,科学家不再只用镜子和透镜来控制光,而是直接设计“时空结构”,让光只在他们想要的那一瞬间、那一地点亮。
“要有光”,这句话,在拓扑和时间联合的结构中,成为一种工程语句。这就是今天物理学的新边界。
文章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