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隋朝上承魏晋南北朝的纷争,下启大唐盛世的序幕。作为奠基人,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坚病逝于仁寿宫

隋朝上承魏晋南北朝的纷争,下启大唐盛世的序幕。作为奠基人,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坚病逝于仁寿宫,享年64岁。同样是开国皇帝,杨坚只称“帝”,不叫“祖”,着实令人费解,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杨坚其人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杨坚出生于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是东汉太尉杨震第十四世孙。身为弘农杨氏的“官N代”,杨坚倍受西魏和北周皇族的重视,官至上柱国、大司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以外戚身份篡周建隋,和平夺权,开基立业。杨坚上台后,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集权,推行改革,“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呈现“区宇一家, 烟火万里,百姓乂安,四夷宾服”的繁荣局面。

上图_ 隋朝三省六部制

谥号文帝

杨坚死后,谥号“文帝”。《逸周书·谥法解》记载:“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谥法制度是由西周周公创立的,用一至两个字概括。谥号由礼部官员根据君主“行之善恶”或“行之大细”。

《白虎通义》明确指出:谥法“明别善恶,所以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也。”起到“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谥号分为美谥、恶谥和悯谥三类。议定谥号需要经过请谥、拟谥、议谥、定谥、赐谥等流程,满满的仪式感。

“文”谥,在谥法中属于美谥,极尽褒扬之意。《逸周书·谥法解》称:“经维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从六个方面高度评价了杨坚生前的功绩,可谓恰到好处,客观公正。

上图_ 杨坚(541年-604年),即隋文帝

太祖or高祖?

杨坚除了是隋文帝之外,还可以叫隋高祖,这话没毛病。庙号比谥号出现更早。商朝时,太甲的庙号称太宗,太戊的庙号称中宗,武丁的庙号称高宗。庙号有“祖”“宗”之别,《礼记》称:“祖有功,宗有德。”这话道破了庙号的玄机。

东汉著作家应邵进一步解释:“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清朝文学家方苞在《谥法》中认为:“祖者始也,故宗无定数,祖一而已。”可见“祖”和“宗”存在着创业和守业之别。

上图_ 汉高祖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一样的祖,太祖和高祖各有讲究。白手起家、自摸胡牌或者一统天下、力挫群雄,两者居其一即可晋身前者。在子承父业或偏居一隅之间,满足其中一条就被认定为后者。这里有个特例,刘邦死后,谥号太祖,庙号高皇帝,正式称呼是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首称“高祖”,以讹传讹,流传至今。

杨坚代周建隋之际,追谥父亲杨忠为太祖。这一庙号意味着最先奠定基业的是杨忠。杨坚将太祖的庙号让给父亲,自己只能位居高祖了。这么做既表现了杨坚的孝道,又客观反映了事实。隋高祖这顶帽子,杨坚戴着不冤。

上图_ 隋朝疆域

文帝or高祖?

不论是隋文帝还是隋高祖,人们习惯用前者称呼杨坚,其中暗藏着庙号和谥号之争。从西周建立到隋朝初兴,时间跨度长达1627年,产生了120多位帝王。细分这些君王,可以分为双号齐全、有谥号没庙号以及没谥号有庙号等三类。

先看谥号,有20多位帝王没有谥号。秦朝时,始皇认为由群臣议论皇帝,有违君臣之道,下令废除谥号制度。秦朝历二世而亡,秦皇均未定谥。另外,王莽篡汉立新,他死后,刘秀觉得王莽“夺汉非正统”,并未给他定谥。

上图_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

和谥号类似,也有皇帝没有庙号。西汉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号),丞相申屠嘉上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对定庙号格外严谨。西汉14位皇帝中,只有刘恒、刘彻、刘询、刘奭等4人称“宗”,而东汉12位皇帝中,庙号 为“宗”的只有刘庄、刘肇、刘祜、刘保、刘志5人。

不过,庙号看似严谨,实则不然。明末思想家顾炎武称:“王莽尊元帝为庙号高宗,成帝号统宗,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称宗之滥,始王莽之三宗。”王莽的做法,无疑挑战了庙号的权威,后患无穷,倍受争议。

唐朝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称谓》中坦言:“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有了王莽的示范,曹操、曹丕和曹睿的庙号分别是太祖、世祖和烈祖。眼见庙号被玩坏,史学家只能选择谥号作为皇帝的称呼,由此可见,用谥号“隋文帝”称呼杨坚的确事出有因。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隋朝以前or隋朝以后?

问题来了,为什么隋朝以后皇帝又用庙号称呼呢?答案是自唐朝始,谥号也沦为玩物。进入唐朝,谥号不断增加,且极尽溢美之词,违背了周公的初衷。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祭祀太庙,“上高祖谥曰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高宗谥曰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就连北宋以书画见长的赵佶,得到了“圣文仁德显孝皇帝”的谥号。

且慢,这不是全部,轮到明清皇帝的谥号出来走两步了。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比隋文帝多了20个字。而努尔哈赤死后,谥号为“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别数了,总共29个字。能一口气念完的小伙伴午饭加鸡腿。

上图_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那么长的谥号,史学家直呼老阔痛。出于便于称呼的目的,唐宋皇帝,一律以庙号为准。而明清皇帝干脆用“年号+皇帝”的方式来称呼,以示区别。可以说,以隋文帝为代表隋朝,在定庙和定谥制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用谥号称呼皇帝,在隋朝成为绝响。

简单而言,谥号类似于职称,皇帝和士大夫皆可使用,庙号相当于官职,只能皇帝专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封建制度土崩瓦解,社会上“宗”“帝”不分,误解不断。实质上,谥号和庙号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两者既有存在竞争,又彼此双赢。隋文帝不幸躺枪,变成阐述两号变迁的最佳道具。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04
用户11xxx04 13
2025-03-14 15:36
始封始受,曰太祖,隋始封是杨忠。皇帝不一定有庙号,会有谥号。庙号玩坏不是曹魏,是司马家族,功业源于司马懿,追封高祖,司马昭封晋公,追太祖,晋以高祖祭祀,颠倒混乱,南北朝多以高祖祭祀,承晋制。杨坚恢复汉文化主导,复汉制,弃晋制,唐以前谥号不长,故以谥号称皇帝,比如刘邦,实际应该称汉高帝,司马记错成汉高祖。唐以后,谥号越来越长,经常改年号,不具有唯一性,回归庙号称皇帝,亡国之君没有庙号,谥号简短,用谥号称亡国之君。明清时期,少数称庙号,多数用年号,是因为年号除了个别皇帝,多数唯一性。

呼噜呼噜猫122 回复 04-19 22:56
叫门天子:“你点我是吧!”[呲牙笑]

霸王龙
霸王龙 12
2024-12-15 14:31
因为杨坚庙号高祖。在历史上唐代开始皇帝大多数有庙号,所以用庙号来称呼。隋之前的皇帝有庙号的是相对少数,所以用谥号来简称。
仲达
仲达 10
2025-03-07 16:42
庙号,谥号,年号。天子家庙祭祀7代,诸侯5代,士大夫3代。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谥号可以都有,所以汉以后皇帝都称谥号。唐以后,皇帝给自己加美谥烂了,皇帝每个人都能进家庙,庙号开始代称皇帝。到了明清两代,除了明英宗用了2个年号,所有的皇帝只用1个年号,所以明清皇帝都用年号代称。

用户15xxx89 回复 04-21 07:29
略有瑕疵。天聪帝、崇德帝,是两个人嘛?[得瑟]

寻梦人生 回复 04-20 10:03
看了你的评论,言简意赅的解答了我这几十年来的疑惑[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7
2025-01-14 18:05
二世而亡,谁给上庙号?

蒸汽机车 回复 04-29 19:27
[抠鼻]得了吧,刘协的献就不太恶,中评偏下,再之前的桓灵都不算恶[抠鼻]笑死,你知道要拿恶谥有多难吗,灵帝卖官,朝政混乱,黄巾起义,凉州叛乱,乌丸异动…大大小小这么多事,都拿不到一个恶谥,所以杨广有多废柴你知道了吗

用户11xxx04 回复 03-14 15:14
有谥号,不一定有庙号。

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 5
2024-12-10 04:50
杨家发迹始于杨喜,

用户12xxx93 回复 12-27 12:43
抱大腿的那位

用户95xxx25
用户95xxx25 5
2024-12-21 08:50
从鲜卑族手中恢复汉族天下,得国位最正的朝代[点赞]
没有名字的用户
没有名字的用户 5
2025-01-19 07:54
李世民庙号唐太宗谥号唐文帝
突突突
突突突 4
2024-12-11 23:36
征战沙场开国的叫武帝

Fv028866 回复 12-16 12:22
武宗是庙号,含有贬意。武帝是谥号,是美谥。

突突突 回复 12-16 00:05
李二属于二代,不管手段如何,他是继承者,不是开创者

人族第一大乘老祖
人族第一大乘老祖 4
2024-12-27 11:02
你爸为什么是你爸?你妈为什么是你妈
大拿
大拿 4
2025-02-01 03:05
文帝比武帝地位高
亦吟
亦吟 3
2025-02-24 22:35
我也奇怪,他为什么姓杨而不姓朱呢?[呲牙笑]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3
2025-01-18 11:42
杨坚结束自东汉三国杀/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战乱,开皇盛世功比文王/可惜的是杨广败了/如能灭高句丽开运河必然是武谥号
陌上人如玉
陌上人如玉 3
2025-02-01 14:20
屁话一大堆,其实就是谥号,庙号,然后始受封,始受命的事。杨坚和李渊一样不是始受封。
海鑫36F
海鑫36F 3
2025-02-13 17:56
庙朝之前谥号一般为单字,最多两个字,如先秦时期,秦惠文王,赵孝成王,秦昭襄王等;秦朝不让子议父君议君无谥号;汉光武帝,三国汉昭烈帝等
海鑫36F
海鑫36F 3
2025-02-13 17:49
隋朝高祖文帝杨坚,称隋高祖或隋文帝都行,但隋炀帝杨广是李渊扶持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给了个恶谥,就象周武王用商纣王这个恶谥给帝辛一样,德行有亏,没有庙号。但洛阳的王世充扶持杨侗称帝,给杨广庙号世祖,谥号明皇帝!因唐为正宗,故隋炀帝成了历史称呼,历史上若以庙号称呼,把杨坚称为隋高祖,杨广没庙号,只能称末帝。称谥号更好,因为此时谥号还没唐朝复杂到n个字!

蒸汽机车 回复 04-29 19:30
[抠鼻]谥号可不是说给就给的[抠鼻]比拿良谥更难的是拿恶谥,别扯什么抹黑了,灵帝执政期间黄巾起义朝政混乱汉朝走向灭亡,也只拿了一个中评[抠鼻]你以为谥号这东西跟洋人一样张嘴就来吗[抠鼻]

爱无能
爱无能 1
2025-04-24 14:03
因为杨坚非常牛逼
用户14xxx46
用户14xxx46 1
2025-04-15 16:03
你毛病啊,一个谥号,一个庙号,你放一起?
用户10xxx37
用户10xxx37 1
2025-04-20 18:30
谥号庙号都是三国时曹丕曹叡玩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