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首发,版权为【奇妙的本草】所有
今年43岁的马先生,在农村承包了一大片地种植红薯、小米、梨子等,虽然操心比较多,但好在收益还算不错。
他平常比较喜欢吃咸菜,尤其在冬天咸菜可以说是他家餐桌上的常客,除此之外他还有吸烟喝酒的习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出现了胃部不适症状,起初并不严重,他也就没放在心上。后来尽管症状不断加重,出现了反复腹胀腹痛等症状,但他想着自己还年轻,也没当回事儿。
直到后来严重影响了胃口,腹痛严重到影响了睡眠,他只好到了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晚期胃癌,且已经出现肝转移。
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医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先是进行了胃癌根治术,之后为他安排了化疗。
胃癌是东亚人尤其是中国人的一大高发癌症,这是为什么?

胃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属于一个相对高发的癌症,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却十分不均衡,胃癌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低,但在东亚国家的发病率却极高,尤其是中、日、韩三国。
根据国际癌症机构发布的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胃癌新发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96.8万人和66万人,其中我国胃癌的新发和死亡人数分别是35.9万人和26万人,分别占全球的37和39%。

为什么东亚国家尤其是我国患胃癌的人数这么多呢?
1、爱吃腌制食品
高盐和腌制食品是胃癌的重要诱因。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损伤胃黏膜,而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可能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中国、日本、韩国等胃癌高发地区都有食用咸鱼、来面、泡菜等高盐食品的传统。中式咸鱼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级致癌物”名单中。
2、新鲜的蔬果吃太少
我国有不少居民新鲜蔬果吃得太少,但新鲜蔬果中有很多维生素C,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3、共餐制
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用餐时基本上是共餐制,就餐时都是几个人共用一桌菜,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相互传染。而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增加胃癌风险。

日本虽然胃癌高发,但日本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却高达60%—80%,远超美国和中国,甚至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日本在治疗胃癌方面到底有哪些方法是值得学习呢?
首先是全民参与胃镜“早筛”。早在1983年时,日本政府就明确立法要求4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去接受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筛查;1994年胃镜检查就成为了企业员工体检的必选项目;如今,日本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接受过胃镜筛查,因此胃癌检出率很高。
其次,根治幽门螺杆菌。2008年,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将胃癌风险降低65%;2013年,日本将幽门螺杆菌治疗纳入医保中,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将胃癌死亡率下降了9.2%。到目前为止,日本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从50%下降到了20%,但我国却依然在40%—50%。
最后,推行全民“减盐”运动。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减盐运动,将原本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超17克,降到了现在的12—13克,很好地降低了脑中风和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美国作为曾经的胃癌高发大国,后来却成为胃癌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其使用的两个方法同样经常被拿出来学习借鉴。
一方面是美国公共卫生工作降低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餐制的进食习惯,避免了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
另外一方面是工业化的发展让冰箱得到了普及,可以更好地保鲜食物,加上人们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腌制食物,进而降低了胃癌风险。

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胃溃疡等普通胃病,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一确诊便是中晚期。
临床研究发现,有65%的胃癌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超过四年的胃病史,建议胃病患者出现下面几个症状,要引起重视,小心胃病癌变!
1、没有规律的胃痛
普通的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发作时腹痛一般是有规律的,但如果出现没有规律的腹痛症状,就要警惕胃癌作祟。
2、反复反酸、烧心
胃部会分泌胃酸,而食管是碱性的,一旦出现反复的反酸、烧心等症状,要警惕是胃内容物反流所致,小心胃癌作祟!

3、上腹部有肿块
上腹部如果摸到质地坚硬、挤压起来疼痛的肿块,要警惕是胃癌。
4、体重突然下降
短期内不明原因的体重突然下降,人明显消瘦,可能是体内癌肿的信号。
5、不明原因的黑便
排除了药物、食物等导致的黑便,不明原因的黑便要小心是消化道出血,警惕癌症作祟!
如果经常有胃部不适症状,建议每一到两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健康人群建议40岁后,每三到四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我国胃癌高发可能与遗传、经常吃腌制食物、新鲜蔬果吃得少、共餐制等原因有关。胃癌的预防大于治疗,如果出现以上几种症状,要警惕是胃癌作祟,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排查。
参考资料:
[1] 《世界上一半胃癌都在中国?原因竟然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2022年4月25日
[2] 《日本胃癌发病率全球第二,为何死亡率却远低于其他国家?答案藏在这三个细节里》.大连友谊胃肠外科.2025年3月18日
[3] 《胃癌曾是美国第一大癌,只用两招就让胃癌大幅下降!怎么做到的?》.健康时报.2020年9月17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