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一喝就停不下来?你有没有明明说“今晚不喝了”,结果酒还是照样下肚?

如果这个问题让你有点心虚,你可能要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了。
很多人以为“喝点酒”只是放松的方式,甚至觉得只要不是天天醉得不省人事,就不算有问题。
可酗酒并不总是表现为跌跌撞撞的醉汉,它可能藏在你觉得“还好吧”的每一杯里。
我们先说清楚,什么叫“酗酒”?医学上有个更准确的说法,叫做酒精使用障碍。听着有点复杂,简单说,它不是你喝了多少,而是你有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喝酒的行为。

真正的危险往往不是你喝了多少,而是你为什么要喝、喝完之后发生了什么,以及你有没有办法停下来。
第一个信号:你喝酒,不是为了开心,而是为了“逃避”
很多人开始喝酒,是为了放松、应酬、庆祝,这些都不算问题。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因为“压力太大”“情绪太烂”“今天太烦”而打开一瓶酒,那就要小心了。

酒精成了你情绪上的“止痛药”,你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它当成了心理依赖。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酒精会短暂麻痹大脑里的焦虑中枢,让你感觉好一点,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酒劲过去,情绪反弹会更严重,你就更离不开它。
长期下去,不但情绪问题没解决,还可能引发真正的焦虑障碍或抑郁症。
第二个信号:你一次喝得比一次多,酒量“越练越大”

很多人以为“我酒量好”是一种本事。但医学上,当你的耐受性变强,反而是个严重的警告。
酒精耐受性增加,意味着你的大脑和身体已经适应了酒精的刺激,想要达到以前的“微醺”效果,你得喝得更多。
这在医学上叫做耐受性增强,是酒精使用障碍的早期表现之一。它的危险在于,你不会觉得自己醉了,可身体已经在悄悄受伤。
肝脏、神经、心血管系统,都在承受超过负荷的损伤,而你却以为只是“喝得不多”。

第三个信号:你试过戒酒,但失败了
这可能是最直接的警告信号。
很多人会说“我不是离不开酒,只是不想戒”,可真正想过戒酒的人会知道,说和做是两回事。
如果你曾经下定决心“以后不再喝”,甚至做出计划,比如“只喝周末”“只限两杯”,但每次都控制不住,最后还是喝了——那就说明你已经丧失了对酒精的自我控制力。

这时候,你不是“偶尔放纵”,而是已经被酒精控制了。
第四个信号:你喝酒,已经开始影响工作、家庭和社交
酗酒的破坏力,往往不是一下子就炸裂,而是一点点侵蚀你生活的边角。比如你因为宿醉迟到、开会心不在焉、忘记孩子的演出,和伴侣吵架,朋友聚会你总是喝得太多让人下不来台……
这些看似“生活小插曲”,其实是酒精在一点点削弱你生活的质量和人际关系。

真正的问题不是喝酒本身,而是你喝完酒之后,生活变得更糟了。
第五个信号:你一旦开始喝,就很难停下来
真正的酒精使用障碍,不是天天喝,而是一喝就刹不住车。
比如你本来打算喝一杯,结果喝到凌晨三点;你告诉自己“今天只能两瓶”,但最终还是喝了一整箱。
这说明你已经失去了对饮酒行为的控制能力。

不管你有没有天天喝,只要你一旦喝,就会过量,这就是问题。
第六个信号:你身体已经开始“抗议”了
长期饮酒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但最容易被忽视的,其实是睡眠紊乱、胃肠不适、情绪低落和记忆力下降。
很多人以为这些只是“最近太累了”,却没意识到,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酒。

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连续几年每天晚上都要喝点小酒才能入睡,最初只是两罐啤酒,后来变成了半瓶白酒。他自认为是“调节情绪”,却越来越容易失眠,白天工作也提不起劲。
直到有一天,在开车途中突然意识模糊,差点发生车祸,才被家人强制送医检查。最终被确诊为中度酒精使用障碍伴认知功能轻度障碍。
医生评估后,制定了戒酒计划,并辅以心理治疗和营养干预,用了将近一年,他才逐渐恢复正常作息。

这个病例并不罕见,很多人直到出现明显的身体或认知症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你可能会问,那我该怎么办?是不是从此滴酒不沾?
其实也没那么绝对。
关键不在于“喝不喝”,而在于你是不是能控制喝酒的行为。如果你已经出现了上面说的几个信号,那就要引起重视,考虑以下几个具体建议:

不要自我欺骗。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有问题,却不断找借口。
承认自己有问题,是改变的第一步。
设定明确的饮酒限制。
比如每周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两杯,并且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帮你监督。
第三,寻找替代习惯。
喝酒有时候是为了填补情绪的空白,那你可以试着用运动、听音乐、写日记、或者和朋友聊天来代替。

第四,如果你已经尝试过控制但还是失败,不要怕去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成瘾科门诊、甚至药物治疗,都是被验证有效的方法。
别觉得自己孤单。
根据《中国居民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中国约有1500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酒精使用障碍。但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比例还不到10%。
你不是一个人,只要你愿意改变,就已经走在了康复的路上。

必须强调,酒精使用障碍并不等于“意志薄弱”或“没有自控力”。
它是一种医学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科学干预,不是靠“忍一忍”就能解决的。
很多人直到身体垮了,才追悔莫及。
让酒回归本该有的位置——偶尔的小乐趣,而不是生活的主角。
愿你喝的每一杯,都是开心的开头,而不是悲伤的借口。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2023》. WHO出版部,2023年10月.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健康行为监测报告2022》.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2023年5月.
[3]王晓玲,刘洪波. 酒精使用障碍的临床识别与干预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9): 1098-110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