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眼中,保安工作曾是中老年人再就业的理想选择。然而近年来,这个看似稳定的行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用工荒。数据显示,全国保安员缺口已突破312万大关,较2020年翻了一番。更令人意外的是,传统的主力军,也就是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流失率高达26%。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旱涝保收"的行业陷入如此困境?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保安越来越难招,甚至连许多中老年人都不愿意干的原因,我们问了一些内行人士,原来在他们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01 保安的薪资水平较低
从薪资绝对值来看,保安行业的收入水平处于劳动力市场末端。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保安行业平均月薪仅为3756元,这一数字显著低于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97379元(月均8115元)。即使在生活成本较高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地的保安月薪普遍维持在4000-5500元区间,仍大幅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11204元,保安薪资仅达到这一标准的35%-49%。
行业薪资结构不合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劳务外包模式导致薪资分配严重失衡。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支付给保安公司的费用中,平均仅有58.3%最终落实到一线保安人员手中。这种分配机制存在多重盘剥:保安公司通常以管理费(15-20%)、培训费(5-8%)、装备费(3-5%)等名目进行扣除,部分不规范企业扣留比例甚至超过50%。这种分配模式直接压低了从业者的实际收入。

从购买力角度分析,保安薪资的实质价值持续缩水。以3756元的全国平均工资计算,其实际购买力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对比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2020年至2022年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约6.5%,而同期保安行业薪资涨幅仅为3.2%左右,显著低于物价涨幅。具体来看,一线城市单间租金普遍在1500-3000元/月,占保安收入的50-75%;基本伙食支出约需1200-1500元/月,两者相加已接近或超过总收入。
横向比较显示保安职业竞争力不足。与相近劳动强度的岗位对比:快递员平均月薪6500元(含提成),外卖骑手7000-9000元,小区保洁员4500-5500元。这种比较劣势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明显的挤出效应,促使潜在从业者转向其他行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保安主力人群(40-60岁)在就业市场中的选择空间正在扩大,如社区服务、物流配送等岗位提供更高薪酬和更灵活的工作时间。

02 保安工作的劳动强度高
从工作时间来看,保安行业普遍存在超时工作的现象。调查显示,83.7%的保安岗位实行12小时工作制,即工作12小时后休息12小时。这种工作模式导致保安人员每月平均休息天数仅为2.8天,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更严重的是,许多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经常要求保安无偿加班,进一步延长了实际工作时间。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安排使保安职业成为典型的"耗时间"工作,严重影响了从业者的生活质量。
从工作内容来看,现代保安的工作职责早已超出单纯的"看门"范畴。在实际工作中,保安人员往往需要承担大量额外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搬运杂物、清洁环境、协调纠纷等各类杂务。这些附加工作不仅增加了体力消耗,还使得保安人员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特别是在处理纠纷时,保安经常面临人身安全威胁,这种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了工作负担。
对中老年人而言,保安工作的高强度特性与其身体状况形成了尖锐矛盾。医学研究表明,50岁以上人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颈椎病、腰椎病和心脏病等。长期站立和夜间工作会显著加剧这些慢性病的症状。以腰椎病为例,持续站立会导致腰椎间盘压力增大,加速退行性病变。而夜班工作则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

具体来看,长期站立会导致中老年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静脉曲张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持续站立还会加重膝关节负担,加速关节软骨磨损。对于已经存在骨关节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种工作环境无异于雪上加霜。夜班工作则会影响褪黑激素分泌,导致睡眠障碍和内分泌紊乱,进而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值得注意的是,保安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求也构成了潜在健康威胁。当中老年人面对治安事件或紧急情况时,突然的身体活动和情绪波动可能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医学专家指出,50岁以上人群在应激状态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显著增高。这种职业风险使得许多中老年人对保安工作望而却步。

03 保安的社保地位低下
在中国传统职业评价体系中,体力劳动和服务性职业往往被赋予较低的社会评价。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表明,超过六成受访者对保安职业持有负面评价,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直接影响了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认知不仅存在于外部评价中,也内化为从业者自身的职业认知。许多保安从业者会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特别是当面临子女教育或婚恋等人生重大事项时,这种职业自卑感会更为明显。
从代际差异来看,年轻一代对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要求更高。与老一辈"工作无贵贱"的观念不同,90后、00后更注重职业的社会评价和个人价值实现。这种代际价值观的转变使得保安行业在年轻群体中缺乏吸引力。即使在经济压力下选择从事保安工作,也往往被视为临时过渡,而非长期职业选择。
中老年群体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虽然这一群体对职业社会地位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他们的就业选择同样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工作时间灵活、体力要求适中的工作。传统保安岗位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巡逻,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相比之下,新兴的灵活就业形式往往更具吸引力。

04 现在有更多的职业可以选择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是另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新型就业机会。外卖配送、网约车驾驶等职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首先是收入水平较高。根据2024年行业数据,一线城市外卖骑手的月均收入比同等工作时长的保安高出30%-50%。其次是工作自主性强。平台就业者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避免了传统保安岗位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层级管理。再者是职业发展路径相对清晰。优秀的外卖骑手可以通过提升接单量获得更高收入,而保安的职业晋升空间通常较为有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群体在新型就业形态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50岁以上外卖骑手占比的快速增长表明,这一群体正在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机会。相比而言,保安行业的工作模式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老年就业者对工作灵活性的需求。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看,保安行业的薪资结构也缺乏竞争力。大多数保安岗位采用固定工资制,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在生活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这种薪资模式难以维持从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保安行业的职业培训体系相对薄弱,从业者难以获得有价值的职业技能积累,这也降低了职业的长期吸引力。

05 对于保安越来越难招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保安行业的用工困境。一个是要提高保安的收入待遇,建立与工作强度和责任相匹配的薪酬体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行业工资指导标准,确保保安工资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完善加班补贴和节假日补助制度;设立绩效奖金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保安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二个是提升保安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样至关重要。这包括:建立系统的职业培训体系,使保安人员掌握专业的安防知识和技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引入现代化安防设备,降低工作强度同时提升工作效率。通过专业化建设,不仅能提高保安的工作价值感,也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三个是在法律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方面也需要进行提升。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安人员的权利义务;建立行业认证和职称评定制度;加强正面宣传,改变社会对保安职业的刻板印象。用人单位应重视保安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晋升通道和转岗机会。
总的来说,保安行业招工困境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从提升职业社会认同、优化工作条件、完善职业发展通道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只有将保安职业真正打造为受尊重的专业化职业,才能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