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释不清了!”一条锦鲤几次尝试“跃龙门”,结果都失败了,就在这时,突然一只蝴蝶飞了过来,并为锦鲤引路,结果一次就完成了鱼跃龙门。 在四川宜宾的一个景区的一条河沟里,沟中间由石头垒了一道坎,锦鲤此刻在下游,而力争上游是锦鲤的一个习性,在视频中可以看到,锦鲤在不断尝试跳过前面的坎,可在几次尝试后,都以失败告终。 你还别说,这视频发到网上,评论区都炸了!有人说“这是蝴蝶渡锦鲤,妥妥的祥瑞”,也有人较真“别瞎扯,动物哪懂什么引路”。但景区管河道的老陈跟我掰扯过这事儿,说那道石坎是去年修生态步道时垒的,高约35厘米,平时锦鲤跳个20来厘米轻松得很,这次卡壳,其实是上游刚下过小雨,沟里水流比平时急,锦鲤老找不准发力的角度。 那只蝴蝶也不是什么“神助攻”,老陈说景区里这种黄黑相间的菜粉蝶到处都是,那天估计是被石坎上的青苔花蜜吸引,才围着坎顶飞。巧就巧在,蝴蝶忽上忽下绕圈的时候,翅膀的颜色刚好落在锦鲤的视野里——你可能不知道,锦鲤对动态的亮色特别敏感,平时游客扔个彩色塑料袋,它们都追着游。那天蝴蝶停在坎顶那丛虎耳草上时,相当于给锦鲤标了个“起跳参照点”,之前它瞎跳,这次盯着那点黄色发力,尾巴一甩就上去了。 还有更有意思的细节,视频慢放能看到,锦鲤前几次跳,都是脑袋先扎,身子跟着往上拱,结果被水流冲下来;蝴蝶来之后,它调整了姿势,身子侧着贴水,尾巴在下游借了把力,就跟人跳立定跳远找准落脚点似的。老陈说这不是第一次见,去年有只蜻蜓停在坎上,也帮过另一条红锦鲤“过关”,只不过那次没人拍下来。 说到底,哪有什么“解释不清”的奇迹?不过是大自然的小巧合,撞上了动物的本能。那些喊“祥瑞”的人,多半是看惯了钢筋水泥里的算计,见着这种生灵间的无意互助,心里觉得暖而已。但较真起来,这比所谓的“灵性”更动人——锦鲤没想着要蝴蝶帮忙,蝴蝶也没想着要渡锦鲤,可就是这么一碰,事儿成了。 就像咱们过日子,有时候铆足了劲往前冲,未必有结果;反而某个不经意的小提示、小契机,就能帮你迈过那道坎。别总把成功归为“运气”或“天意”,你得先像锦鲤那样,一次次往起跳,才有机会遇上属于自己的“那只蝴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