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听说现在小学流行“强制陪餐”,不去陪饭,娃就得端着空碗表演“望饭止饿”。 我寻

听说现在小学流行“强制陪餐”,不去陪饭,娃就得端着空碗表演“望饭止饿”。 我寻思,这哪是家校共育,分明是“家校共饿”——饿的是孩子,累的是家长,撑的是学校的甩锅能力。 家委会在群里发号施令:“本周轮到你打菜,记得带围裙和‘自愿’两个字。”我回了个“收到”,顺手把“自愿”改成“自遗”——遗臭万年的遗。 陪餐就陪餐,还要家长擦桌子、拖地板、顺带给校长拍九宫格点赞。合着学校是“海底捞”分校,我是带薪端盘子的“老服务员”? 魔幻的是,老师说:“您不来,孩子情绪会失落。”我瞬间懂了,原来教育的关键不是课程,是爸妈的出勤率? 以后高考别考语数英,直接考“家长打卡满勤奖”,清华北大录取线——爸妈365天全勤,少一天调剂去蓝翔。 我反思,过去我以为养娃是“爱的供养”,现在明白是“轮班制的赎罪”。生娃那天起,我就欠学校一个终身保洁+厨师+监考+保安的无限连带责任的合同,合同抬头四个大字: “一切为了孩子。” 翻译过来就是: “一切为了让你没资格拒绝。” 教育不是“责任盲盒”,谁有空谁背锅;家校共育必须先划清“护城河”: 学校守住专业底线,家长守住陪伴边界,教育局守住监管红线。 把课堂还给老师,把周末还给孩子,请把“自愿”两个字——原封不动还给中文。 [原创文章,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