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同学,长得很漂亮,结婚后,丈夫得了病,不能劳累还得将养身体,女儿又小,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也不甘心吃苦去工厂打螺丝,就走捷径,当了坐台女。生活像一盘散沙,她抓不住,只能顺着风走。那几年,她脸上总是笑,可眼睛里空荡荡的,像被掏空了什么。女儿还小,懵懂地拽着她的衣角问,妈妈为什么总是不在家。她低头,摸摸孩子的头,没答话,只是嘴角紧了紧。 后来,女儿十来岁,她攒了些钱,回了老家。开个小店,卖点日用品,日子紧巴巴,但总算站稳了脚跟。女儿懂事,学习刻苦,硬是考上211大学,毕业后进了省城机关,成了公务员。长得像她妈,眉眼清秀,工作体面,谈了个男朋友,家境好,性格也好,俩人感情甜得像蜜,已经开始商量婚期。她看着女儿笑,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喘气都费劲。逢年过节,女儿带男友回来,她总是忙着张罗饭菜,不敢多看那小伙子一眼,生怕眼神泄露什么。 我们这代人,孩子就是命根子。独生子女,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婚事不是小事,男方家自然要打听清楚。他们来了我们这,四处问,街坊邻居嘴快,没几天就抖出她年轻时的旧事。坐台女这三个字,像刀子一样,划破了所有平静。男方父母脸拉得老长,坚决不同意,话说得直白:门不当户不对,家风有问题。她听说了,坐在家里,盯着墙角发呆,手里的烟烧到手指也没动一下。女儿回来,红着眼问她,是不是真有这回事。她没吭声,只是低头给女儿倒了杯水,手抖得水洒了一半。 一步错,步步错。她当初的选择,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让女儿吃饱穿暖。可这世道,哪有那么多回头路?那段过去,像影子一样,甩不掉,躲不开。女儿的事业,感情,本该是她最大的安慰,现在却成了最深的刺。男方家不松口,婚事悬着,女儿夹在中间,进退两难。她偶尔会站在窗前,看女儿和男友在楼下散步,俩人头靠着头,低声说着什么。她的手攥紧窗帘,指节发白,却始终没推开窗喊一声。 街坊里议论纷纷,有人叹气,说她也是没办法,当年谁家没点难处?也有人冷笑,觉得她自找的,年轻时不走正道,现在连累孩子。她听见了,头也不抬,照旧在店里忙活,称米称油,手脚麻利,像什么也没发生。晚上关了店门,她一个人坐在柜台后,盯着账本,眼神却没焦距。账本上数字不多,密密麻麻的,像她这些年的日子,算不清,也理不顺。 女儿这几天话少了,回家就闷在屋里,手机也不怎么看。她试着敲门,想说点什么,可手抬到半空又放下。说什么呢?道歉?解释?还是求女儿原谅?这些话卡在嗓子眼,像鱼刺一样,咽不下,吐不出。她只能在门外站一会儿,听听屋里的动静,然后默默走开。锅里温着汤,桌上摆着女儿爱吃的菜,可一家人坐在一起,筷子动得慢,谁也没胃口。 这事没个结果,婚事拖着,男方家态度硬,女儿和男友的感情却没变。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敢多嘴。她怕自己一开口,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夜里睡不着,她就坐在床头,翻看女儿小时候的照片。那时候,女儿还小,抱着她的腿笑,喊她妈妈,眼睛亮得像星星。现在,女儿长大了,眼神却复杂得她看不懂。她把照片合上,塞回抽屉,叹了口气,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人这一辈子,有些路走了就回不了头。她当初的选择,是迫不得已,可后果却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压得她喘不过气。女儿的未来,本该是她最大的骄傲,现在却成了她最深的愧疚。她不求别的,只希望女儿能好好的,别因为她当年的错,搭上一辈子的幸福。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她只能等着,看着,盼着事情能有个转机,哪怕只是个小小的缝隙,让她喘口气。 日子还在过,店里的生意照旧,女儿偶尔会帮她收拾货架,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几句。她不敢问婚事,也不敢提过去,只是偶尔抬头,看看女儿的侧脸,心里酸得像泡了醋。她知道,有些伤口,时间治不好,只能藏起来,藏得深一点,再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