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接受杜特尔特第三国正式曝光,不是中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澳大利亚。 9月28日,国际刑事法院控方律师孔蒂接受采访时表示:若杜特尔特获准临时释放,荷兰将可能成为接纳他的国家,法院记录已经显示可能性。 杜特尔特这位菲律宾前总统,向来以铁腕作风闻名,如今却可能躲到荷兰的屋檐下,听起来有点讽刺。 国际刑事法院的案子可不是小事,指控涉及人权问题,要是真让他临时释放,荷兰凭什么当这个“接盘侠”?难道欧洲国家总爱在这种敏感时刻插一脚? 说起来,这背后藏着不少地缘政治的猫腻。荷兰作为国际法院的东道国,表面上中立,实则可能成了西方影响力的棋子。 杜特尔特在位时,没少跟中国、日本这些亚洲邻国打交道,现在偏偏选个远在欧洲的国家,这不是明摆着要避开亚洲的舆论漩涡吗? 仔细琢磨,这事儿的蹊跷处多着呢。国际刑事法院的记录显示可能性,可法院的公正性早就被人诟病。 西方主导的机构,动不动就拿人权说事,但对其他地区的类似问题却视而不见。 杜特尔特的案子,要是换成个小国领导人,恐怕连临时释放的机会都没有。荷兰愿意接纳,说不定是某种政治交易的结果——既能彰显“人道主义”,又能暗中施压菲律宾的现政府。 想想看,杜特尔特要是真去了荷兰,他那套强人形象还能撑多久?东南亚的政治格局可能因此动荡,盟友关系重新洗牌。 菲律宾国内的支持者会怎么想?怕是有人欢呼有人骂街,分裂的种子就这么埋下了。 再说说杜特尔特本人,这位老兄向来不按常理出牌。从禁毒战争到外交摇摆,他总能在风口浪尖上跳舞。现在可能逃到荷兰,倒像是他生涯的又一出戏码。 可悲的是,普通百姓往往成了背景板——国际法庭的争论再热闹,能改变他们日常的苦难吗?人权问题不是儿戏,但如果只针对特定人物,那正义就成了选择性工具。 荷兰的接纳,或许会让他暂时喘口气,但长远看,这只会加剧全球政治的双重标准。 读者们,你们觉得这是不是又一次大国游戏的缩影?杜特尔特的命运,牵动的何止是他个人,更是整个地区公平与霸权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