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了, 自从辛芷蕾获得威尼斯影后, 再去参加其他活动跟以前明显不一样了, 连站的位置都不一样,连马伊琍和姚晨都要靠边站了,果然是红气养人,一旦红了待遇都不一样,连穿着也会特别显眼些。 谁能想到,现在站在活动C位被镜头围着的辛芷蕾,七年前拍《如懿传》时,连剧组的集体合照都得往边边角挤?那时候她演金玉妍,为了把“美艳又狠辣”的劲儿演透,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化妆间琢磨眼神,拍完夜戏还留在片场跟导演对第二天的台词,可活动上记者的镜头大多追着主演,她只能站在后排,偶尔被问到问题,也只是笑着说“谢谢大家关注角色”,没多提自己的辛苦。 现在的变化哪是“站位置”那么简单?前阵子的时尚晚宴上,她穿了件定制的银色露肩礼服,裙摆上的水钻是手工缝的,据说设计师专门根据她的肩线调整了版型——换以前,她参加类似活动,穿的多是品牌赞助的成衣,很少有这种“量身定制”的待遇。更有意思的是互动环节,马伊琍主动跟她聊“威尼斯领奖时紧张吗”,姚晨还笑着说“以后得跟影后多学学演技”,这种前辈主动搭话的场景,在她没拿奖之前可不多见。 但辛芷蕾的“红”,从来不是靠运气。她刚入行那几年,跑组试戏被拒绝是常事,有次试一个女二号,导演说“你眼神太硬,不像柔弱的角色”,她回去对着镜子练了半个月“温柔眼神”,再去试戏时,导演终于松了口。拍《长江图》时更拼,在长江上的船里待了三个月,每天晕船晕得吃不下饭,还得扛着设备拍夜戏,有场落水戏,十一月的江水冻得她浑身发抖,上岸后裹着棉被还在跟导演说“刚才的情绪是不是再收一点”。那时候没人知道她是谁,电影上映后也没溅起多大水花,可她没放弃,还是一部部戏啃,从《恋爱先生》里的顾遥到《繁花》里的李李,每个角色都带着“辛芷蕾式”的韧劲。 有人说“红气养人是因为待遇好了”,可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气”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威尼斯领奖那天,她穿的黑色礼服背后有个小破洞——是之前拍话剧时不小心勾到的,她没舍得扔,一直压在衣柜里。领奖时她说“这个奖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所有没放弃的演员”,台下好多人都红了眼。现在她站在C位,眼里的光不是因为位置多好,是因为多年的努力终于被看见,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比任何华服都显眼。 其实马伊琍和姚晨“靠边站”,不是因为辛芷蕾红了就刻意让着,更多是行业里对“实力者”的认可。前辈们都懂,一个演员能拿国际影后,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打磨,这种认可,比单纯的“位置”更有分量。辛芷蕾也没飘,活动结束后还主动跟工作人员说“刚才的采访别光夸我,多提提团队的付出”,这种踏实,反而让她的“红气”更持久。 说到底,“红气养人”从来不是单向的——不是先有了红的待遇才变好,是先有了配得上红的实力,才换来被看见的机会。辛芷蕾要是没在角色上死磕,没在低谷时坚持,就算有机会站C位,也撑不起“影后”的头衔。现在再看她站在聚光灯下的样子,让人觉得舒服的不是她的穿着和位置,是她终于活成了自己当年想成为的样子——靠作品说话,靠实力被记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