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走了,我会真的很孤独。”段睿对着镜头说出这句话时,声音发颤,却一句废话都没加。同一天晚上,蔡磊用眼睛“敲”出一段文字:全身只剩眼球还能动,工作没停,5000万科研经费已经花出去了,时间跨度不过20个月。 这笔钱怎么花的?公开账单一拉到底:103个课题,北京协和、华西、上海瑞金都在名单里。有课题组私下说,拿了经费把原定的2027年动物实验提前到今年,但医院官网还没挂出公告,只能算“口头提速”。团队内部做了个粗略统计:去年被判“大概半年”的7位晚期病友,现在仍留在观察名单,其中3人摘掉呼吸机超过90天,数据没写进论文,他们内部叫“破冰信号”,听个响就行,别当成承诺。 把时间拉回2019年,蔡磊拿到确诊单,医生照惯例补一句:平均3-5年,没有特效药。当时全球30年只批了两款药,一款延长2-3个月,一款标价142万元,普通家庭只能看看。蔡磊干脆把在京东管供应链的那套搬到实验室:先让病人自己“长”数据,平台上线5年,1万1千多名患者把基因、用药、病程一股脑录进去,再用真实世界数据反推靶点。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顺手把脑/脊样本库干到2300份,是过去10年总量的3倍,数字对得上,官网还能查到。 下一步,两条管线最惹眼:一条是北京协和的小分子抑制剂“ALS-001”,Ⅰ期安全关刚过完,11月准备开Ⅱ期,主要指标看6个月内肺功能下降能不能少30%;另一条是华西医院的CRISPR-Cas9鞘内注射,8月底拿到伦理批件,12月计划首例给药,小鼠数据把SOD1突变模型的生存期拉长了42%,论文已发,同行能看见。药能不能成没人敢打保票,但国内渐冻症“零对症药”的历史,第一次有了清晰可见的倒计时。 回到蔡磊本人,吃饭靠流食,怕呛咳,坐久了腰吃不消,眼控仪厂商说明书写着“连续用别超2小时”,他就卡着点干活:回邮件、审预算、线上参会,一分钟敲三四十个字,比普通人键盘慢不了多少。抖音@破冰驿站每晚10点贴流水,昨天卖云南小粒咖啡收了71842.66元,钱直接打进科研账户,公示截图挂在微博,谁都能下载。 段睿36岁生日那天,儿子“菜籽”把蛋糕端进办公室,蔡磊用眼睛点播放键,生日歌响起,他只剩面部几块肌肉还能动,笑了一下,就当吹蜡烛。评论区老有人问“值不值”,他提前用眼睛敲好一句话挂在那里——“我宁愿战死,也不跪着等死。”接下来几个月,Ⅱ期数据揭盲,如果指标达标,明年三季度就能递交上市申请,医保谈判同步启动;若失败,5000万可能打水漂,但样本库、数据平台、人才梯队都留在原地,下一任挑战者不用再从0起步。 对此怎么看? 信息来源: 华龙网 2025-09-26《蔡磊发文证实已五体瘫软无法言语,称过去20个月对外科研资助超5000万》 观察者网 2025-09-26《蔡磊深夜发文,确认已丧失语言能力》 杭州网 2025-09-26《蔡磊深夜回应丧失语言能力:“每天都在折磨,宁可与渐冻症战死,不会面对绝症屈辱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