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出事,最慌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捧着“神仙工作”的员工们。上四休三、寒暑假最少半个月,去年春节直接放23天,老员工还能拿14薪——这待遇放职场里,简直是“打工人梦想清单”照进现实。 可这一切都绑在“张雪峰”三个字上。家长学生冲他来报班,公司业务靠他的名气撑着,他一栽,员工手里的“香饽饽”瞬间悬了。他敢说敢怼是特色,却也因“新闻专业争议”“捐款言论被批表演性爱国”踩了线,把个人风格活成了公司风险。 说到底,公司把“招牌”全押在一个人身上,本就是冒险。员工慌的不只是丢工作,更是看清“靠人不如靠体系”——再香的待遇,没了稳定的根基,也只是空中楼阁。 你们身边有这种“老板即公司”的工作吗?要是招牌倒了,你会赶紧找下家还是赌一把?来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