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的儿媳、赵构的原配妻子邢秉懿给金太宗生了个儿子。金太宗出于羞辱的目的,给宋徽宗和宋钦宗每人赏赐两套衣服。宋徽宗连牢骚都不敢发,竟然给金太宗上表,感谢对方的“恩赐”。 公元1122年,17岁的邢秉懿嫁与康王赵构。那时的邢家只是寻常官宦门第,赵构在三十一位皇子中也处于不起眼的边缘,几年后一场灭顶之灾会颠覆他们的人生轨迹。 1126年寒冬,金兵冲破黄河防线,宋钦宗仓促间派遣赵构前往金营谈判议和。赵构行至相州时被大臣劝阻,没能抵达金营,而汴京则在次年正月被金军攻破。 三月,三千多名宋室宗室在金兵押送下,被驱赶着前行。途中,金军将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见邢秉懿容貌秀美,强行将她掳到自己的营帐中。 到了金地后,邢秉懿备受欺辱,被辗转送入金太宗完颜晟的后宫,后给金太宗生下了一个男孩。 金太宗清楚,这个孩子对宋室来说是何等巨大的羞辱,于是,他特意下旨,给远在五国城的宋徽宗、宋钦宗各赏赐两套 "贺礼"。 当金国使者把“赏赐”送到五国城时,宋徽宗打开包裹,发现是两件粗麻布。宋徽宗想起三年前的 "牵羊礼":自己和儿子光着上身,披着羊皮,被金兵牵着跪在金太祖庙前,皇后朱氏因无法忍受屈辱投水自尽。如今不过是两套粗布衣服,要是触怒了金太宗,恐怕连眼下苟延残喘的日子都保不住。 当天夜里,宋徽宗写下了谢表,这背后是无尽的屈辱。 邢秉懿生子的消息传到临安时,已登基称帝的赵构,在听闻发妻的遭遇后,沉默良久,大臣吕好问劝谏他 "应当遥尊邢氏为皇后",赵构很才不情不愿地颁布了一道诏书,却始终不提营救邢秉懿的事。 赵构的冷漠背后藏着私心,之前他在扬州逃亡时,因受到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也早已夭折。要是真的把邢秉懿迎回南宋,这位带着金太宗子嗣的前妻,只会让他的皇位更加尴尬。 再者,营救宗室意味着要和金国开战,而赵构早已被金兵吓破了胆,只想在江南偏安一隅。 赵构甚至对邢秉懿的家人格外苛刻。岳父邢焕因为 "女儿失节" 被罢官,郁郁而终后,岳母向临安府请求一处宅子,却被赵构驳回。 倒是那枚邢秉懿留下的耳环成了赵构的 "道具", 他时常拿出来摩挲,假装流泪,引得群臣称赞 "陛下重情重义",却对耳环背后邢秉懿的苦难视而不见。 被囚禁在五国城的宋徽宗,在屈辱中自我麻痹。他一边给金太宗写着谄媚的谢表,一边偷偷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的诗句,道尽了囚徒生活的凄凉。 在被俘期间,宋徽宗竟然还和郑皇后等妃嫔生了十几个孩子。 而金太宗则把邢秉懿和那个孩子当作牵制宋室的筹码。他故意安排邢秉懿与宋徽宗偶遇,看着宋徽宗躲闪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征服者的快意。 1139 年夏,34岁的邢秉懿在简陋的土屋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金人封锁了邢秉懿的死讯,继续以她的名义向南宋索要金银绸缎,这一隐瞒就是三年。 1142年,绍兴和议达成,岳飞被冤杀在风波亭,南宋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每年向金国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绸缎二十五万匹。 作为 "回报",金熙宗同意放归赵构的生母韦太后。临行前,韦太后才得知邢秉懿早已去世的消息,她偷偷将邢秉懿的遗体火化,带着骨灰踏上了返回南宋的路途。 当韦太后捧着骨灰坛出现在临安城外时,赵构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听闻邢秉懿早已离世的消息,他抱着骨灰坛号啕大哭,哭喊着:"我等了你十六年啊!" 赵构甚至因此辍朝五日,引得百姓纷纷赞叹 "陛下情深义重"。然而转年春天,他就册封吴氏为皇后,吴氏一门三十多人被封官晋爵,尽享荣华富贵。 邢秉懿的葬礼办得极为隆重,赵构还亲自为她撰写悼文,可这位名义上的皇后,终究没能戴过一天凤冠,没能住过一日中宫,甚至连丈夫的面都没能再见到一次。 后人写诗感叹:"空将环子寄曹勋,回首临安路万里",道尽了这段悲剧的荒唐与悲凉。 金太宗赏赐的粗麻布衣服,最终成了宋徽宗的寿衣。1135年宋徽宗病逝时,特意嘱咐身边的人把这两套衣服穿在自己身上。 宋钦宗的结局更加凄惨,他后来被金海陵王完颜亮逼迫参加马球比赛,不小心从马上摔落,被马蹄活活踩死,连一件像样的葬服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