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千万富豪寻亲后续来了!出生一个月和父母走散,12岁辍学打工,坐拥千万资产,如今终于回到了家乡,找到了失散33年的母亲,他的一番话,感动全网! 9月19日傍晚,云南昭通巧家县的乡间小路上,一辆川A牌照的轿车缓缓驶来。 车窗内,33岁的王晓举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因为他就要见到失散33年的亲生母亲了。 王晓举的人生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 出生仅一个月时,他便与亲生母亲失散,被一位老汉送到河南一对普通夫妻家中。 养父母家境贫寒,周围邻居的闲言碎语从未停过,"野孩子"的绰号像影子一样跟着他长大。 每当别的孩子嘲笑他没有亲生父母时,年幼的王晓举只能默默握紧拳头,把委屈咽进肚子里。 12岁那年,看着养父母日渐佝偻的背影,他毅然放下书包,揣着家里凑的几十块钱,孤身一人外出打工。 最初在饭店洗碗,每天从早忙到晚,日结工资只有5块钱。 冬天的水冰冷刺骨,他的手总是冻得通红开裂,却从不敢偷懒。 后来他辗转到四川,从工地小工做起,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听说卖瓷砖能赚钱,他就从最基础的送货员做起,蹬着三轮车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穿梭。 别人不愿意跑的远单他接,别人嫌麻烦的退货他办。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慢慢从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又一步步把生意做大,最终在瓷砖行业站稳脚跟,积累下千万身家。 可物质生活的改善,始终填不满他心里的那个缺口,"我是谁?我的家到底在哪里?" 事业稳定后,寻亲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2025年春天,王晓举举着一块写着"云南昭通寻家"的牌子,站在绵阳街头。 牌子上除了模糊的家乡方向,再没有更多线索。 他在社交平台记录下寻亲过程,镜头里的他眼神坚定。 就算亲生父母过得很好,我也不会要他们一分钱;要是他们生活困难,我一定尽孝。 妻子始终陪伴在他身边,陪他到绵阳公安胡祥雨寻亲工作室采血入库,一次次核对信息。 转机出现在7月,警方通过DNA比对技术,终于在云南昭通巧家县找到了匹配的线索。 当民警拨通视频电话,屏幕那头出现一位头发花白的妇人时,王晓举瞬间红了眼眶。 电话里他得知,生父早已离世,母亲这些年过得很艰辛,在他走失后再婚,又养育了四个孩子。 挂了电话,这个在商场上从不退缩的硬汉,躲在角落里哭了很久。 然而河南老家90多岁的奶奶还在盼着他回家,养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怕认亲会伤了家人的心。 可视频里母亲期盼的眼神,又让他无法割舍。 养母看出了他的纠结,拉着他的手说:"傻孩子,多个人爱你是好事,妈支持你。" 这句朴实的话,让王晓举瞬间红了眼眶。 9月20日清晨,认亲仪式现场,当亲生母亲颤巍巍地伸出手,王晓举快步迎上去紧紧抱住她,33年的思念和委屈在这一刻化作滚烫的泪水。 "妈,我回来了。" 简单的五个字,他哽咽了好几次才说完。 他当众向养父母深深鞠躬:"儿子这辈子都是你们的儿子,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又转身对生母承诺:"以后我来撑起这个家,把您当手心的宝。"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有情有义的真男人"。 这场迟到33年的团圆告诉我们,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无论经历多少磨难,爱与感恩总能照亮回家的路。 愿更多失散的家庭能早日团圆,愿每个孩子都能在亲情的陪伴下长大。 极目新闻2025-09-19发布:“野孩子”12岁辍学打拼得千万资产,还找到失散33年的母亲,今日回乡认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