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啥吞不下越南?九品官掀桌子当国王的魔幻剧情 明朝吞越南这事儿,最离谱的是黎利——后来的越南国王,当初在明朝只混了个九品巡检。 按大明逻辑,这待遇不低:全天下几万个乡镇,不是每个都有巡检司,孔子后代衍圣公也才世袭县令,你个边疆乡霸该知足。 可换个角度看:唐朝亲王封国才一万户(约5万人),县男才300户(1500人)。一个乡镇好歹几千人,黎利当个侯伯不过分吧? 为啥明朝本土乡霸不造反?人家有奔头。比如徐家汇的主人,以地盘为根基闯官场,说不定能当大学士,比当小诸侯强百倍。 但黎利没辙:他的蓝山要么是大明的普通地盘,要么就得变成“蓝京”(后来真成越南陪都)。出路只有两条:九品巡检,或越南国王,没中间选项。 不是红河地主没文化,而是离明朝权力中心太远——科举名额少,官员难出头。加上红河平原地产分散,搞不了土司制,明朝只能选“直辖”或“放任独立”。 直辖满足不了地主的政治需求,总不能为几百万越南人,把明朝都城迁到长江以南吧?放任独立,红河流域没大山制衡,小朝廷迟早变“升龙城”。 其实朱棣有招:找陈家后代当布政使、封郡王,让越南像朝鲜一样当外藩。可明朝非要“内属化”,偏要啃硬骨头。 有人说“杀光抢光就行”?唐朝迁空高句丽旧地,结果汉人不愿去,靺鞨人、三韩人占了地。真迁空红河平原,指不定现在是印度教或清真寺的天下。 古代帝王不做“百年大计”:明朝吞越南收益少、麻烦多,容错率还低,稍微错一步就前功尽弃。朱棣再牛,也不会为后人“吹牛资本”干费力活。 所以明朝丢越南,不是黎利能打,是地理、经济、文化早挖好了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