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6年,山西一退伍老兵在逛地摊的时候,发现84张泛黄的纸片,他激动的询问价格

1996年,山西一退伍老兵在逛地摊的时候,发现84张泛黄的纸片,他激动的询问价格,谁料,摊主竟然狮子大开口,张嘴要价:3000!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就是这个决定,即将改变他的人生!   太行人民抗战研究院的展厅里,83 岁的王艾甫坐在轮椅上,手里捧着一张塑封的烈士登记册,给围坐的志愿者们讲述; “这是 1948 年太原战役牺牲的李建国烈士,籍贯河北平山,当年我找他家人时,村里老人都说‘这娃早没信了,怕是叛逃了’……” 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后来我们在档案馆找到他的立功证,才洗清了误会,他妹妹抱着证书哭着说‘哥,你终于清白了’。” 展厅的玻璃柜里,那叠 1996 年从地摊上买下的 84 张纸片,静静躺在灯光下,旁边是志愿者们整理的电子寻亲档案,这些,都是王艾甫用半生坚守换来的 “英雄回家路”。   王艾甫的寻亲之路,曾充满质疑与误解。2001 年,他带着几张烈士登记册去河北某县民政局对接时,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说; “你一个退休老人,拿着这些旧纸片到处跑,怕不是想倒卖烈士资料赚钱吧?” 甚至有烈士家属起初也不信任他,把他当成骗子,闭门不见。 有一次,他为了找一位山西籍烈士的家人,在村里蹲守了三天,每天帮村民挑水、扫地,才换来一位老人的信任:“你要是骗子,不会这么有耐心。” 那段时间,王艾甫常常失眠,妻子看着他日渐消瘦,心疼地说:“要不咱别干了,受这委屈干啥?” 他却摇摇头:“我受点委屈没事,不能让烈士一辈子背着‘不明不白’的名声。”   妻子的态度转变,源于 2005 年郝载虎烈士的寻亲经历。当时,王艾甫要去湖北云梦县送阵亡通知书,却因脑梗复发住院,医生叮嘱 “不能长途奔波”。 妻子看着他躺在病床上还在念叨 “郝家人还等着消息”,悄悄收拾行李,替他去了湖北。 当她把通知书交到郝载虎堂弟手中,看着对方泣不成声地说 “终于能告慰叔婶在天之灵” 时,突然明白了丈夫的坚持。 回来后,她主动把家里的存折交给王艾甫:“以后寻亲的钱,我来管,你放心去跑。” 从那以后,妻子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她帮着整理寻亲笔记,给志愿者做饭,甚至学会了用手机查询民政部门的公开信息,有次还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上一位烈士的孙子,让寻亲之路少走了很多弯路。   王艾甫的寻亲方式,也随着时代在进步。早年他靠双脚丈量土地,跑坏了三辆自行车;后来有了手机,他学会了打电话咨询各地民政部门; 2018 年,志愿者们帮他建立了 “烈士寻亲数据库”,把 866 位烈士的信息录入系统,通过大数据匹配地名、姓氏变迁,寻亲效率大大提高。 2021 年,他们通过数据库匹配,发现一位 “山东莱芜刘姓烈士” 的信息,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登记的 “失踪军人” 信息高度吻合,最终确认这位烈士就是当地村民寻找了 73 年的亲人。 当烈士的孙女给王艾甫发来感谢视频时,老人激动得抹眼泪:“现在有了科技帮忙,更多英雄能早点回家了。”   在寻亲过程中,王艾甫还收获了很多 “意外之喜”。2010 年,他在左权县办抗战纪念馆时,一位老军人捐赠了一枚军功章,说这是他战友的,战友牺牲后,军功章一直由他保管; “现在交给你,我放心”;2019 年,他获得 “最美奋斗者” 称号后,很多企业家主动联系他,捐款支持寻亲工作,还有大学生成立了 “寻亲志愿者团队”,利用假期走访乡村,收集烈士家属信息。 如今,研究院的志愿者已经超过 500 人,遍布 13 个省份,累计帮助 114 位烈士找到亲人,还有 700 多位烈士的信息正在匹配中。   现在的王艾甫,虽然行动不便,却每天都会准时到研究院 “上班”。他坐在轮椅上,要么给志愿者讲解烈士故事,要么整理新收集的寻亲线索,偶尔还会给烈士家属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 他的收藏室里,没有了当年珍贵的字画、瓷器,却摆满了烈士家属送来的土特产:河南的花生、河北的红枣、湖北的茶叶…… 每一样东西背后,都藏着一段 “英雄回家” 的温暖故事。老人常说:“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就想让这些牺牲的娃们,能回到家人身边,让他们知道,有人还记得他们。” 王艾甫的故事,早已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使命。从 1996 年花 3000 元买纸片,到如今万人参与的寻亲热潮; 从靠双脚奔波,到用科技助力,变的是寻亲方式,不变的是 “让英雄回家” 的初心。 如今,那叠泛黄的登记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的纽带,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牺牲的烈士不再孤单,让英雄的精神永远流传。     信息来源:83岁退伍老兵王艾甫:27年送200名烈士“回家” 光明网 2023-03-30 17:40  新华社《退伍老兵王艾甫:28年为201位烈士找到家》、:王艾甫和他的烈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