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当南方很多城市还是个小渔村的时候,东北的现代化化程度不仅在全国,即使是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东北在各方面都要落后于南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老刘带你进行详细的解答。 这里要分为三个时间段,晚清,20世纪初,改革开放以后。 第一,晚清时期,南方强于北方 南方的近代工业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如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和1866年的福州船政局,是全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东北的近代工业则起步较晚,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清廷解除封禁、中东铁路修建,才逐步引入近代工业。 南方是洋务运动的核心区域,清政府在此设立了大量的官办,官监商办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湖北纺织局等,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东北到1907年才正式建省,此前长期处于封禁状态,政府投入相对滞后。 第二,20世纪20年代 东北的发展在二三十年代达到了辉煌,但这段辉煌也可以用“屈辱”来形容。 1,俄国技术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修筑中东铁路(东清铁路)的特权,技术随之大规模输入。 1898年,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并修建南满铁路支线,带来铁路、采矿、冶金、电报、军工等一整套近代工业技术体系。 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俄军以“护路”为由出兵占领东北全境,技术渗透进一步加深,尤其在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地建立铁路工厂、发电厂、机械修理厂等。 2,日本技术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根据《朴茨茅斯条约》继承俄国在南满的权益,开始系统输入日本技术。 日本接管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工厂、矿山,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引入日式铁路、冶金、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等技术。 1906年起,日本在大连、沈阳、抚顺、鞍山等地建设现代化煤矿、钢铁厂、发电厂、造船厂,逐步形成以日本技术为核心的殖民工业体系。 因此,俄国技术最早于1896年进入东北,日本技术则自1905年起大规模替代俄国技术。 当时,东北凭借强大的资源,和日俄两国的“殖民技术”,造成了当时的东北工业辉煌。 第三,改革开放以后 东北曾经支援过全国,可为什么最后被南方反超了呢? 1,位置 南方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与内河航运交汇区,拥有上海、广州、深圳等国际港口城市,海运便利,内河航运发达,如长江、珠江水系,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市场机制与资本活跃 南方市场化改革起步早,民营经济活跃,企业数量多、机制灵活、融资能力强。如上海、深圳为全国金融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即使在晚清时期,南方民间资本也相对活跃。 甲午战争以前,南方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买办,商人,官僚,他们率先投资近代工业。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刺激“实业救国”,南方出现两次“设厂高潮”,新设民营厂矿463家、资本9 082万元,占全国新投资本75%,压倒官办资本 。 可以说,民间资本活跃,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3, 政策与开放优势 南方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享有经济特区、自贸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多重政策红利,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 4,人口 南方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低。 如今,广东一个省的GDP,可以堪比一个中小国家。 所以说,南方发达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晚清,20世纪2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政策扶持他。 然后是民间资本的活跃度。 最后是地理位置和劳动成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