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祁驿
9月19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宣布对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实施远程升级(OTA)召回,涵盖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车型。这一数字约占该车型累计交付量的三成,也是小米汽车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并非通过传统线下检修完成,而是依托小米自研的OTA系统,以远程推送软件的方式修复缺陷。小米汽车回应《大河报》称,此举系积极响应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
为何一次软件升级需启动“召回”?
根据召回公告,此次涉及的两类车型(召回编号S2025M0149I、S2025M0150I)在开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时,对极端特殊场景的感知与决策逻辑存在局限,若驾驶员未能及时介入,可能提升碰撞风险。
尽管小米强调该场景触发概率极低,且尚未造成实际事故,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第十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缺陷产品采取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缺陷,并承担相应费用。”这意味着,即便通过OTA升级修复,也需严格遵循召回程序备案并向社会公示。
今年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中提到,企业实施OTA升级活动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当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缺陷汽车产品。若消除缺陷的措施涉及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变更,企业应当在取得产品变更许可后,方可恢复相应汽车产品的生产。
本轮召回车辆实现“零伤亡、零事故”
就在召回信息发布同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在官方平台披露,截至目前,小米SU7涉及的因辅助驾驶系统缺陷而召回的车型未导致任何人员伤亡或交通事故。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对安全风险的担忧,也体现出监管部门对新型汽车缺陷的动态监测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官方同时给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在召回完成前,车主开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前,请完成辅助驾驶学堂相关课程学习,仔细阅读用户手册中关于请勿使用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功能的场景描述和需要及时制动减速、控制车辆的场景描述;开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后,务必时刻保持警惕,持续和持久地履行车辆驾驶责任,密切关注周围路况及车机提醒,保持手握方向盘,不分心、不疲劳驾驶;遇系统提醒、特殊复杂、突发紧急场景时需立即人工干预控制车辆(如及时减速、制动、转向等)。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召回总量中,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占比已达23%,同比增长近2.5倍,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治理的重点领域。
OTA召回如何实施?需要停车操作吗?
针对用户普遍关心的OTA实施细节,小米汽车向大河报解释道:
无需到店,但需用户授权:升级包通过移动网络推送至车机端,用户可在中控屏或手机APP收到提示后选择安装时间;
行驶中不可升级,需停车通电:为确保安全,车辆必须处于驻车状态且电量高于20%,全程约需30-50分钟;
支持断点续传:若升级因网络中断失败,系统将自动保存进度,待条件允许时继续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若用户长期拒绝升级,车企可能依据《数据安全法》和《汽车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办法》限制部分功能使用,直至缺陷修复。
OTA已成智能汽车召回主流方式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累计实施OTA召回达19次,涉及车辆406.76万辆,同比增幅超246%。这意味着,每10辆被召回汽车中,就有近4辆通过远程升级解决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指出:“传统召回需要用户付出时间成本、车企承担物流和工时成本,而OTA将这些成本大幅降低。但这也对车企的软件合规能力、网络安全防护和用户沟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