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或将迎来转折点。
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通告,成(都)绵(阳)高速公路、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分别于9月4日、9月17日收费到期。自9月4日24时起,成绵高速公路停止收费,自9月17日24时起,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停止收费。
首批高速公路收费
陆续到期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1988年10月31日,沪嘉高速公路(上海—嘉定)建成通车,成为我国大陆首条建成的高速公路。
30多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19.07万公里。如果将全国高速公路首尾相连环绕在一起,能绕地球赤道4.7圈。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起到重要作用,为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据了解,“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指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政府或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然后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来偿还借款的一种模式。
不过,收取年限并非没有限制。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分别为最长不得超过15年和25年,中西部最长不得超过20年和30年。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收费到期的高速公路不在少数,其中一些开始逐步停止收费。沪嘉高速、广佛(广州—佛山)高速、武黄(武汉—黄石)高速、京平高速(李天桥至京津界段)等均已在此前取消了收费。
“从长远来看,高速公路收费到期终止收费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物流分会副秘书长解筱文认为,《条例》明确规定了经营性公路的经营期限,为收费期满终止收费提供了法律依据。
解筱文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对于降低出行成本、促进区域经济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到期取消收费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看来,高速公路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其到期取消收费,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回归公共资源本质的决心,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高速公路到期
免费难在哪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收费公路看法不一。
根据交通运输部此前公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政府收费公路项目的偿债期限应当按照覆盖债务还本付息需求的原则合理设置。经营性公路项目的经营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一般不得超过30年;对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收费公路,可以超过30年。实施收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增加高速公路车道数量,可重新核定偿债期限或者经营期限。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上述意见稿尚未通过实施。今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列为年内公布的立法项目,届时高速公路收费期满后能否免费、如何延期收费,或许将会有明确定论。
实践中,通过改扩建延长高速收费年限,成为地方普遍操作。
例如,2019年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完成改扩建,获得25年收费年限;2027年即将收费到期的广深(广州—深圳)高速,目前也在实施改扩建项目,未来收费期限有望重新核定。
按时“免费”的高速公路为何寥寥无几?建设成本高企是重要原因之一。“部分路段由于投资大、车流量小等原因,在规定收费期限内难以收回成本和获取合理回报。”解筱文说。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存在缺口。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6630.5亿元、支出12909.3亿元,收支缺口为6278.8亿元。
东莞证券测算了2019年至2021年收费公路累计完成投资额与新增里程,得出的结论是:平均每公里造价约1.75亿元。
与此同时,养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公路养护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道路和桥面铺装层的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而中国的道路和桥面铺装层一般在8年—12年以后,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养护投入。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玉玲等人在撰文中预测:“考虑到地方高速公路规模,未来我国的高速公路规模预计在18万公里左右。如果高速公路到期后即停止收费,随着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加,物价水平上涨,未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超过3000亿元的养护管理资金需求。
“统借统还”模式同样拉长了收费链条。“省级平台把多条高速的债务打捆,用效益好的路段补贴效益差的路段。如果整体债务未偿清,就可依法申请延长个别路段收费期。”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
高速公路长期养护
难题怎解
受访专家表示,政府收费高速公路债务完全清偿后是否停止收费,既要考虑财政税收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防止由于停止收费引发交通严重拥堵、通行能力下降、服务水平变差和物流效率降低。
解筱文认为,各地在进行相关政策调整时应坚持公平原则,要求政策调整须兼顾各方利益,既要考虑降低民众出行成本和促进经济发展,也要保障高速公路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坚持合理原则,政策调整要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流量状况以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坚持可持续原则,强调政策调整要有利于高速公路的长期健康发展,保障其养护和运营的资金需求。
“同时,要避免一些误区。”解筱文提醒,一是坚决防止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具有条件终止收费,却以各种理由主观上延续收费;二是不能只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了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三是不能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盲目进行收费政策调整,导致政策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
在柏文喜看来,失去通行费收入后,运营方必须依靠财政补贴、服务区经营、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等方式“多条腿走路”,促进高速公路从单一收费模式向综合运营模式转型。
解筱文提到,高速公路长期养护资金的保障可通过多渠道解决:一方面可以由政府财政进行专项拨款,将高速公路养护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确保资金的稳定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发行专项债券,通过债券融资来筹集养护资金。此外,还可以探索引入社会资本,让专业的社会企业参与高速公路的养护和运营,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例如上海,通过建立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一些到期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进行养护。”解筱文举例说,相关部门可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养护,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公路的养护和增值服务,如服务区的商业开发等,用增值服务收益来反哺养护成本。
■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