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琉球大使林世功在李鸿章府邸门口不吃不喝跪了两天两夜,求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琉球大使林世功在李鸿章府邸门口不吃不喝跪了两天两夜,求李鸿章派兵拯救琉球,李鸿章漠不关心,置若罔闻,闭门不见,见死不救,林世功在绝望之际绝食自杀,令人泪目。 林世功这一跪,跪的不只是李鸿章的冷漠,更是晚清政府的衰败与无力。他不是普通的使臣,是琉球国选派的“救国希望”——当年琉球被日本步步紧逼,先是被强逼改年号、纳贡,后来干脆被废藩置县,国王尚泰被掳往东京,整个国家眼看就要从地图上消失。琉球大臣们凑钱让林世功带着国书来中国求援,他一路从琉球辗转到天津,再到北京,怀里揣的是满朝文武的期盼,心里装的是千万百姓的生死,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李鸿章府门前两天两夜的冷风吹。 有人说李鸿章是“见死不救”,可回头看看当时的清朝,实在是自顾不暇。1879年的中国,刚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创,国库空虚得能跑老鼠,西北的左宗棠还在忙着收复新疆,军费都得靠四处筹措;东南沿海又面临列强觊觎,英国、法国在周边虎视眈眈,清朝连自己的边疆都快保不住,哪还有兵力去管千里之外的琉球?李鸿章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和日本撕破脸,清朝未必能打赢,反而可能引火烧身,让其他列强趁机占便宜。可他错就错在,连一句安抚的话、一次见面的机会都不肯给林世功——哪怕只是敷衍,也能给这个绝望的使臣留一丝念想,可他选择了最冰冷的“闭门不见”,把琉球最后的希望彻底掐灭。 林世功绝食前,还在府门前写下血书,字字都是血泪:“琉球尚矣,世子何在?此皆日本横夺之故也!”他不是没想过退路,可他知道,自己一退,琉球就真的没了。在琉球,他是翰林官,本该在书院里教书、在朝堂上议事,可国家亡了,这些都成了奢望。他在清朝的日子并不好过,住的是最便宜的客栈,吃的是粗茶淡饭,可哪怕饿着肚子,也每天去李鸿章府门前等候,他总觉得“天朝上国”不会不管属国的死活,可现实给了他最狠的一击。绝食到第三天,他身体已经撑不住了,弥留之际还喃喃着“琉球……复国……”,最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年仅33岁。 更让人揪心的是,林世功死后,他的遗体差点没人管。还是几个在京的琉球同乡凑钱,把他埋在了北京的郊外,墓碑上只刻着“琉球国使臣林公之墓”。而琉球呢?日本吞并后,强制推行日语、改日本姓氏,禁止琉球人说琉球语、穿传统服饰,几代人下来,很多琉球人都快忘了自己的根。直到现在,还有琉球人记得林世功的故事,有人会专程来北京祭拜他的墓,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使臣用生命守住了琉球最后的尊严。 林世功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是弱小国家在列强夹缝中的无奈,更是晚清政府“弱国无外交”的真实写照。如果当时的清朝足够强大,日本不敢轻易吞并琉球,林世功也不用以死明志;可偏偏那个年代,强大的国家只讲利益,弱小的国家连求救的资格都没有。每次想起林世功跪在府门前的样子,都让人心里发酸——他不是不知道清朝的难处,可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用自己的命,去换一丝可能的转机,哪怕这转机渺茫得像风中的烛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