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位山东小伙表示,就算美国彻底取消对中国的关税,恢复正常的贸易往来,我们依然要坚

一位山东小伙表示,就算美国彻底取消对中国的关税,恢复正常的贸易往来,我们依然要坚定决心,毫不放松地推动内需。 国际市场这东西,就跟六月的天气似的,说变就变。2018 年那阵子,美国突然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不少靠出口吃饭的企业一下子就懵了,订单说没就没,仓库里堆着货发不出去。但你猜怎么着?那一年全国 GDP 照样达到了 93.6 万亿,到 2023 年更是涨到 129.4 万亿,这中间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就是内需这块儿硬骨头。就像那位山东小伙说的,把经济的根扎在自己家里才靠谱。 早年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咱们就试过家电下乡这招,效果出奇地好。政府给农民买家电补贴 13%,结果 2010 年光家电销售额就快摸到 3000 亿了,海尔这牌子借着政策东风,在全国建了 12 万个村级销售点,一年卖了 500 多亿。到了 2024 年,湛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更能说明问题,全年卖了 2.07 万台,销售额近 28 亿,同比增长超 30%,一辆 20 万的车能享受到近 4 万的优惠,老百姓得到实惠,企业也赚了钱,这就是内需的活力。 你看国际市场上那些壁垒,今天给你降关税,明天可能就竖起新门槛,不如把自家市场搞活,让大家敢花钱、能消费,企业再拿出像样的新产品,这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再说说芯片这事儿,2023 年咱们进口芯片花了 3493.8 亿美元,比买石油还多,这么多钱给别人赚,关键时候还可能被卡脖子。2020 年 9 月 15 日那天,美国突然断供华为芯片,台积电、三星这些供应商说停就停,华为高端手机库存撑到第二年年初就见底了,原本全球第一的出货量一下掉了一大截。 那阵子华为员工说,好多涉及美国技术的项目说砍就砍,逼得他们赶紧搞 “去美化”,启动什么 “塔山计划”,硬是要搭起自己的芯片生产线。你看,这就是把命门放别人手里的下场,人家一按暂停键,整个产业链都得跟着哆嗦。 美国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半导体行业因为这禁令,光损失的订单就不少,协会都出来抱怨说影响了企业买设备的意愿。但咱们不能指望别人手下留情,2023 年从美国进口的集成电路同比降了 31.6%,从台湾省和韩国进口的也在降,这说明咱们得自己想办法。华为后来搞出鸿蒙系统,中芯国际这些企业也在慢慢追赶,虽然过程难,但总比被人掐着脖子强。 要知道现在芯片这东西,就跟工业的粮食一样,汽车、家电、手机,没它都转不起来,一旦受制于人,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也是内需发力的好例子。湛江那边 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44.5%,政策补贴功不可没,一辆车能省两万多购置税,还有置换补贴,老百姓觉得划算自然愿意掏钱。这还带动了充电设施建设,特来电在湛江建了 110 多座充电站,充了 5000 多万度电,下游维修、金融这些行业也跟着热闹起来。这种良性循环比依赖国际市场靠谱多了,毕竟自家老百姓的需求就在这儿,只要产品靠谱,就不怕没生意做。 芯片自主化这条路虽然难,但已经看到些亮光。华为被断供后没躺平,反而搞出了鸿蒙系统,启动 “塔山计划” 要建 45 纳米生产线,这股劲儿就对了。2023 年咱们集成电路出口虽然降了 10.1%,但进口也在降,说明国产替代正在慢慢起作用。 就像攒钱过日子,芯片自主化就是咱们的 “保命钱”,平时看着不起眼,真遇到事了才能扛得住。美国半导体行业再怎么抱怨损失订单,也不会轻易把核心技术交出来,所以这路再难也得走下去。 把内需比作自家粮仓,把芯片自主化比作自家工具箱,这话一点不假。有了充足的粮仓,就算外面粮价涨上天也不怕饿肚子;有了趁手的工具箱,家里东西坏了自己就能修,不用看别人脸色。这些年 GDP 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这些新消费起来了,都是内需发力的结果。而芯片领域从华为到中芯国际的努力,也让咱们慢慢有了自己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