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6 年,傅雷夫妇去世,骨灰却无人敢认领,一位女子挺身冒险领回。多年后傅雷之

1966 年,傅雷夫妇去世,骨灰却无人敢认领,一位女子挺身冒险领回。多年后傅雷之子携厚礼致谢,她那番出人意料的 “回报” 请求,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时间倒回 1966 年,27 岁的女中毕业生江小燕,从钢琴老师那儿得知了傅雷夫妇离世的噩耗,这位她无比敬仰的翻译家骤然逝去,让她瞬间陷入巨大的悲痛。 搁那会儿,自杀者被当成 “自绝于人民”,骨灰别说妥善安放了,连保留下来的资格都没有。 江小燕心里又痛又堵得慌:她翻到磨边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傅雷译的,那可是她精神世界的根啊。 现在筑根的人没了,连最后一点尘埃都要被抹掉,她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她专程找到照顾过傅雷一家的保姆周菊娣核实消息,确认无误后,赶紧戴上口罩直奔万国殡仪馆,对着工作人员谎称自己是傅雷的 “干女儿”。 真正的亲人哪敢露面?大儿子傅聪远在英国,早被安上了 “叛国” 的罪名;小儿子傅敏在北京劳动改造,自身都难保。 她兜里总共就几块钱,连个像样的骨灰盒都买不起,没办法,只能用化名给傅雷的内兄朱人秀写了封信,求他帮衬一把。 总算凑够了钱,她买了个最便宜的木盒当骨灰盒,悄悄把傅雷夫妇的骨灰安葬在永安公墓,登记名字时,她写的是傅雷的别号“傅怒安”。 回家后,父亲跟她说:“做人,要对得起良心。” 这句话,成了她后来扛住一切的底气。 可良心的账单,太重了。她怀着为傅雷洗冤的坚定决心,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还附上了傅雷 “爱国的罪人” 这句饱含冤屈的遗言。 信被截了,她被抓进派出所审了三天三夜,公安拍着桌子吼,问她和 “反革命分子” 啥关系。 她咬着牙不吭声,她知道,一认,麻烦就更大了。既然查不出所谓的 “政治背景”,只能把她放了,可这一遭下来,她糊纸盒的工作丢了,只能靠抄乐谱勉强糊口。街道干部天天上门查户口,邻居看她的眼神都带着警惕。 这代价太沉重了,直接断了她做个普通女人的路,就因为那洗不掉的 “政治问题”,三十多岁了都没人敢给她介绍对象,最后一辈子都没嫁。 其实早在 1958 年,她就因为不肯 “揭发” 老师,背上 “立场不稳” 的鉴定,连大学都没考上。说白了,她这辈子都在为自己的 “倔” 买单。 直到 1979 年,《解放日报》登了傅雷平反的消息。江小燕紧紧攥着那张报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哭得像个泪人,那晚,她破例喝了足足半斤黄酒。 傅聪、傅敏兄弟一直在找她,找到时想用钱弥补,才发现这苦难哪是钱能还清的。江小燕坚决拒了:“当年做这事就没图啥。” 她只要了傅聪音乐会的门票。那天特意穿了件新的确良衬衫,安安静静待在文化广场最后一排。当年她守着那股精神的源头,现在就想亲眼瞧瞧,这精神的河水还流不流。 音乐会一结束,她没去后台受谢,悄悄走了,第二天默默取走寄存的布包。仪式完了,她回了自己的平静日子。 晚年的江小燕,一个人住上海远郊 15 平米的亭子间。屋里养着盆仙人掌,墙上挂着幅褪色书法,写着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这话,正是傅雷译的。 她用一辈子,还清了和这句箴言之间的那笔良心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