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朱立伦会顺利交棒给赵少康吗?很多人都被他前几天“支持赵”的表态给骗了。真相是,朱立伦在下台前,反手就给了赵少康一刀,他把罗智强也拉进了选战,就是要确保国民党,再打一场血流成河的内战。在这个党里,团结,永远是个笑话! 朱立伦那句 “支持赵少康” 的表态,如今看来更像是给国民党支持者画的一张饼。毕竟熟悉这个党运作逻辑的人都清楚,权力交接从来不是递接力棒那么简单,更像是在同一个赛道上设置多重障碍,而这次被推到台前的罗智强,就是朱立伦埋下的最关键一道坎。这种操作在国民党的历史上算不上新鲜事,2021 年朱立伦以 45.78% 的得票率当选党主席时,得票率未过半的事实就说明他的权力根基从来不算稳固,这也注定了他不会轻易让赵少康顺顺当当接过权杖。 要理解这步棋的精妙之处,得先看看罗智强这个人选的分量。这位马英九的嫡系爱将可不是第一次在关键时刻扮演 “搅局者” 角色了。早在 2013 年的 “马王斗” 中,当马英九与王金平为司法关说案闹得不可开交时,正是罗智强这类核心幕僚坚定地站在马英九一边,硬顶着国民党内庞大的反对声浪推进弹劾程序。当时特侦组公布监听内容后,马英九公开谴责王金平 “不适任立法机构负责人”,而罗智强等人就在这样的宪政危机中展现了强硬的派系斗争手腕,这种经历让他如今在 “九二共识” 和 “世代交替” 的旗帜下冲锋陷阵时显得驾轻就熟。 朱立伦拉罗智强入局的时机拿捏得相当精准。去年罗智强通过卖书筹得的上千万元资金,可不是简单的文化消费,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支持反罢免运动上。在台湾的选举生态里,这种 “雪中送炭” 从来都记在人情账上,那些受过资助的新科 “立委” 们心里都清楚,现在到了 “投桃报李” 的时候。这种政治互助在 2022 年桃园市长选举中就上演过,当时罗智强虽然没能获得提名,但他在地方的动员能力让朱立伦不得不放下身段上演 “和解秀”,如今把这一套用到全岛性选举中,显然是轻车熟路。 赵少康的 “战斗蓝” 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软肋明显。那些靠喊口号聚集起来的人气,在罗智强手握的实际政治资源面前很容易被分化。2015 年 “换柱风波” 已经证明,国民党内只要出现两个以上有竞争力的候选人,选票就会像撒芝麻一样分散开来。当时洪秀柱好不容易通过 3.5 万份党内联署获得提名,却在最后关头被朱立伦主导的 “换柱” 操作拉下马来,这种党内自耗直接导致 2016 年选举国民党惨败。现在赵少康面临的局面与其相似,罗智强分流的每一张深蓝选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值得玩味的是朱立伦的操作手法始终如一。2015 年他先是劝洪秀柱参选,等对方获得提名后又以民调为由推动替换;2022 年桃园选举中,他先是否决罗智强的参选资格,后来又在赵少康调解下上演 “和解” 戏码。这种 “先支持后拆台” 的套路如今又用在了赵少康身上,表面上支持对方参选,暗地里却放出罗智强这个 “程咬金”。国民党的权力游戏就是这样,表面上谈的是 “团结胜选”,桌子底下算的都是个人和派系的小九九。 罗智强打出的 “世代交替” 旗号尤其阴险。这正好戳中了赵少康作为资深政治人物的软肋,吸引那些渴望新鲜面孔的年轻选民。而 “九二共识” 的旗帜又能稳住深蓝基本盘,这种 “两面讨好” 的策略在国民党内屡试不爽。就像 2013 年 “马王斗” 中,马英九用 “司法独立” 作武器攻击王金平,本质上都是用意识形态包装派系斗争。现在罗智强这套组合拳下来,赵少康的支持群体自然会出现裂痕。 国民党的内斗从来都讲究 “师出有名”。朱立伦让罗智强参选,表面上是给党内更多选择,实际上是复制了当年 “换柱” 时的逻辑 —— 通过制造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削弱任何可能威胁自身影响力的力量。2021 年党主席选举中,朱立伦就是在多位候选人分散选票的情况下,以不足五成的得票率胜出,这种 “渔翁得利” 的甜头他显然没忘。现在让赵少康和罗智强互相牵制,无论最后谁胜谁负,作为幕后操盘手的朱立伦都能保住自己的派系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