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92岁老人因病去世,65岁的儿子不办丧事,不收礼,不请人帮忙,只是花3500元雇了几个人,上午火化,下午安葬。别人大操大办需要几天的丧事,他一天就完成了。 老人走得不突然。她病了三十多年,一直靠儿子照顾。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儿子一把屎一把尿地伺候着,没送过养老院,也没请过全天候护工。街坊邻居都看在眼里,这儿子,不容易。 可事儿一出,话就来了。有邻居说:“再怎么着也得办一场吧?三叩九拜,吹吹打打,风光大葬,不然别人怎么看?这算什么孝?”这话听着挺有理,可仔细一想,有点不对味儿。 儿子没争没吵,只说了一句话:“我娘走的时候,我不哭不闹,但我伺候了三十年,问心无愧。”这话一出,网上不少人点赞。 有人说:“活着不孝,死了嚎有什么用?” 还有人说:“丧事办得再热闹,能烧给老人吃顿热饭吗?” 现在很多人办丧事,比排场,比花多少钱,请多少人,收多少礼。可谁还记得,老人活着的时候,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儿孙绕膝,是有人说话,是病了有人管,是冷了有人盖被子。 可人走了,反倒热闹起来了。吹拉弹唱,哭天抢地,亲戚朋友都来了,礼金收了一堆。可这些,老人看得见吗?听得着吗?还是说,这热闹,其实是办给活人看的? 孝顺这两个字,写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它不在人前,而在人后;不在场面,而在日常。三十年的床前伺候,抵得过三天三夜的哭丧。 可为什么,大家只看见没办酒席,却看不见那三十年的煎药喂饭? 丧事从简,不是不孝,而是把孝字,藏在了日复一日的烟火里。 真正的孝顺,从来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熬出来的。
猜你喜欢
昨天老公发了13800的工资,转给我13000,他自己留800。我带着妈妈出
2025-09-15
月光下古老的石桥
92岁的老母亲病逝,65岁的儿子不办丧事,不找人帮忙、不请客、不收礼!早上火化,
2025-09-15
晚风中悠扬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