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拖了,该动手就动手,只要能统一,我宁愿飞弹把我们全家打死!”台湾老兵高秉涵曾喊话大陆,急盼两岸统一! 今年的夏天90岁的高秉涵站在云南滇西抗战纪念馆的石碑前,手指轻轻抚过“中国远征军”几个斑驳的刻字。 这位头发花白的台湾老兵凝视着那些年轻将士的名字,突然转过身感慨这些历史要是没人记得,大家就真的成了无根的人。 这句感叹背后,藏着他对台湾年轻一代历史认知断裂的深深忧虑。 1935年高秉涵出生在山东菏泽一个家庭,外祖父曾参加革命,父母在家乡创办了新式小学,可13岁那年战火打乱了平静生活,他在母亲安排下跟着同学投奔流亡学校,后来又随军队南撤。 之后他辗转多地的他从厦门登船抵达台湾,从此开始异乡漂泊的日子。 初到台湾时他露宿火车站,靠在垃圾场找残羹冷炙勉强糊口,后来在好心人帮助下半工半读,最终考上法律系,毕业后成了法官和律师。 即便在台湾的日子逐渐安稳,家乡的方向始终是他心头放不下的牵挂。 在两岸通邮后他辗转寄出家书,却在一年后收到母亲已于1978年去世的消息。 后来台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这个消息让无数像高秉涵这样的老兵看到希望,于是1991年他终于踏上阔别42年的故乡土地,但家人几乎都认不出他。 也是从这时起,他开始帮去世的老兵完成“落叶归根”的心愿,1992年一位山东老乡临终前嘱托他将骨灰带回老家,他答应了这个请求。 此后三十年里这个老人常常抱着骨灰坛往返两岸,为了寻找一位老兵的骨灰,还曾在女儿陪同下在山上逐个辨认五万余个墓碑,至今已经带着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回到故乡。 但让高秉涵越来越痛心的是,他发现台湾的年轻一代正在慢慢失去历史的根脉。 有次他随口问孙女祖国最长的河是哪一条,孩子脱口而出是淡水河,称课本上教的就是这样。 在台湾民进党多年来都在推动的“去中国化”教育,从李登辉时期就把台湾史从中国史中剥离,之后台湾的教科书早已被弄得面目全非。 更让人愤慨的是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暴行轻描淡写,反而强调所谓的“现代化贡献”。 为了让更多台湾年轻人了解真实历史,他成立了文化交流协会,还给家乡的学校捐款,修了一条以自己乳名命名的“春生路”,想用这种方式提醒后代不要忘了来时的路。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两岸统一。 在之前的采访中他留下了那句令人动容的表述,不能再拖了,该动手就动手,只要能实现统一,就算飞弹把全家打死也愿意。 这句听起来有些极端的话语,其实是一位九旬老人眼看着根脉被切断、历史被遗忘的急切呐喊。 从13岁离家到90岁仍在奔波,七十多年的分离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等待的代价。 对高秉涵来说统一不是抽象的概念,是无数像他一样的老兵用一生等待的结局。 虽然统一是不可能被阻挡的脚步,但是还是越早越好,才能让高秉涵这样有遗憾的老人看到国家的统一,不再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