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说,“台湾人不必承认自己是中国公民,但从文化和种族方面来讲,你的阿公或阿祖是从大陆来的,这是历史的客观事实,但台湾已经走过那个年代了。” 黄国昌的言论试图在历史事实与现实政治认同之间划出一道分界线,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种切割并不符合两岸关系的本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脉络。 从历史层面看,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深远而牢固。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首次将台湾纳入中央行政体系,明清时期更进一步加强治理与开发。 大量汉人移民迁居台湾,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华文化,使台湾社会在语言、习俗和文化认同上与大陆紧密相连。 黄国昌提到的“阿公阿祖来自大陆”确实是客观事实,但这不仅仅是家族历史,更是两岸无法割断的血脉渊源和文明根基。 黄国昌声称“台湾已经走过那个年代”,试图淡化两岸的历史联结,强调台湾的所谓“独立发展”。 然而,这种论述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两岸关系不是简单的历史阶段,而是持续的、动态的融合过程。 从经济层面看,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福建等地设立融合发展示范区,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涵盖高科技、绿色能源等多个行业。 许多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求学、就业,两岸婚姻也成为情感纽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现实互动表明,两岸社会的融合并未停滞,而是在不断深化。 从身份认同角度看,黄国昌的言论试图将文化血缘与政治认同分离,但这种区分并不符合台湾社会的普遍认知。 台湾竞争力论坛调查显示,逾84%台湾民众认可自身为中华民族一员。即便在20至29岁的年轻群体里,亦有超半数人秉持这一正确认知,足见民族认同深入人心。 这显示,即便岛内部分政治势力妄图借“去中国化”教育炮制“台湾民族”认同,然而从历史与文化维度观之,多数台湾民众依旧维系着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黄国昌的观点或许反映了部分政治精英的立场,但未必符合广大民众的情感现实。 黄国昌作为民众党主席,其言论往往具有政治策略性。他一面批判民进党“抗中保台”乃骗取选票之伎俩,一面却“谴责”大陆相关举措。其这般行径,无非是妄图于蓝绿阵营间,为民众党开拓一条所谓的中间之道。 他提出“不必承认是中国公民”的说法,可能是为了吸引部分本土选民,同时避免直接挑战两岸的历史与文化联系。 然而,这种模糊策略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也无法应对台湾社会在认同问题上的深层矛盾。 大陆方面始终强调“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坚持通过经济文化融合推动和平统一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共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 大陆接连出台惠台政策,赋予台胞就医、购房、入学等平等权益。众多台湾青年借由社交媒体与实地交流,加深了对大陆的认知,其认同感亦与日俱增。这些措施为两岸关系注入了积极动力,也凸显了“台独”论述的虚幻性。 总之,黄国昌的言论反映了岛内部分政治势力在认同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他们无法否认历史事实,却又试图切割两岸的政治联系。 然而,历史与文化的力量远胜于短期的政治操弄。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事实不会因个别言论而改变,台湾的未来也必然与祖国大陆紧密相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