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当场发难:“南海仲裁你中国凭啥不认?”高志凯一句顶回去:“先读联合国海洋法第298条,再聊尊不尊重。”台下秒静。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先说联合国海洋法第298条,这条法律讲的是什么?简单说,它允许沿海国对海洋争议有一定的选择权,可以拒绝通过某些国际仲裁解决争端。 国际法专家高志凯的回应简洁而有力:建议先研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再探讨尊重规则的真正含义。 这场简短交锋的核心,在于对国际法规则的准确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明确规定,缔约国有权通过书面声明,将涉及领土主权、海洋划界等核心争端排除在强制仲裁程序之外。 这一"任择性例外"条款并非中国专属,而是公约赋予所有缔约国的合法权利。事实上,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在内的34个国家都曾依据该条款作出类似声明,形成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实践惯例。 中国早在2006年就提交正式声明,明确将海洋划界和领土争端排除于强制仲裁之外,这一行为完全符合公约精神,为拒绝参与2016年南海仲裁案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016年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从程序上就存在根本缺陷。该仲裁庭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组建。 既未获得中国同意,其组成人员又存在明显倾向性,连英国外交部前法律顾问都批评这种操作是"人为操纵"的不切实际之举。 仲裁庭无视中国2006年的合法声明,强行受理涉及领土主权的争议,这种越权行为本身就违背了公约确立的争端解决机制,其作出的裁决自然不具备法律效力。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远早于现代国际法体系的形成。 从明代郑和航海图对南海岛礁的明确标注,到明清两代持续的行政管辖记录,再到近代以来的渔业管理实践,大量史料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充分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高志凯的回应之所以有力,在于它展现了以规则反制规则滥用的专业态度。 中国始终尊重国际法,但坚决反对任何借"法治"之名行霸权之实的行为;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却绝不放弃核心利益的底线。这种理性而坚定的态度,正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鲜明特征。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既有第298条提供的法律依据,又有历史事实的坚实支撑,更符合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利益。 当世界看清仲裁案背后的政治操弄,当越来越多国家认同协商解决的理性路径,南海问题的正确答案便愈发清晰。 唯有坚守国际法基本原则,通过对话积累互信,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