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天塌了,特朗普为了顺利访华,给赖清德下了一道死命令,赖清德没有想到,特朗普真的就此一退再退,对于出席九三胜利日大阅兵纪念活动很感兴趣,美国和大陆越近就意味着会和台湾越远,而赖清德又不好拿捏特朗普的心理态度,两相结合之下,赖清德只有更加卖台求荣这一条路。 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展现出鲜明的交易型特质。在其看来,台湾的价值需置于美国整体战略利益,特别是经济与安全利益的秤盘上衡量。 这种思维模式下,台湾更像是一个可议价的筹码,而非不可或缺的盟友。因此,当特朗普需要为更重要的中美贸易谈判营造气氛,或是为其筹划中的访华行程扫除障碍时,暂时冷却甚至搁置一些对台互动,便成为其政策选项之一。 赖清德原先期望的“过境”访问被美方拒绝,可视为这一逻辑下的具体体现。 面对美国策略的调整,赖清德当局陷入了深重的困境与战略误判。其内部治理问题层出不穷,经济民生议题未能有效应对,却持续将大量资源投入军购,企图强化所谓“不对称防御”。 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不仅加剧了岛内社会负担,也与民众渴望和平、稳定、发展的主流愿望相悖。 更重要的是,赖清德似乎误判了美国提供支持的底线和可靠性。特朗普政府的一切决策核心均是“美国优先”,这意味着一旦维护台海现状的成本过高,或与美国的更大利益产生冲突,美方的政策便可能调整。 将台湾的安全与发展过度寄托于美国的态度,无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国大陆方面在面对台海局势的新动态时,展现出高度的战略定力和清晰的应对思路。一方面,大陆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提供更多便利,不断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明确划出红线,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都保持高度警惕并具备坚决反制的实力与决心。 解放军近年来围绕台岛构建的打击体系,以及常态化的军事演练,有效形成了对“台独”势力的强大威慑。 大陆始终强调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也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美国的政策调整固然会带来短期波动,但决定台海最终走向的根本因素,在于两岸关系的内在动力和中国大陆的发展进步。 赖清德当局若执意逆流而动,继续推行“台独”分裂路线,不仅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支持,最终也必将损害台湾民众的福祉,并遭到历史的清算。 大陆方面持续展现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的诚意与努力,其目标始终是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一进程或许会面临各种复杂挑战,但在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面前,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注定无法得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