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上去咬断了她的脚筋!白薇好不容易才逃回到娘家,谁知父亲却呵斥道:“不要脸的东西,滚回你婆家去! 白薇原名黄彰,1894年2月5日出生在湖南资兴县秀流村一个乡村家庭。父亲黄晦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还参与辛亥革命,按说该是开明人士,可在女儿婚姻上他死守旧习。白薇6岁时父母就草草定下她的亲事,许给邻村一个寡妇的儿子。那时候她小,什么都不懂,就这么懵懵懂懂长到16岁。婆家上门要人,她才反应过来,哭着求父母收回成命。黄晦冷脸拒绝,说父母之命不可违,就让她跟婆婆走。娘家和婆家合伙,用粗暴办法把她塞进花轿,强行办了婚礼。婚后日子苦不堪言,婆婆因为她当初不情愿,怀恨在心,把所有重活全甩给她干。丈夫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对她拳打脚踢。她偶尔问婆婆能不能去读书,婆婆瞪眼说女子家就该操持家务。她只能偷着看几页旧书,那点时间是她唯一的喘息。 1909年,白薇16岁,在婆家和婆婆吵起嘴来。婆婆骂她干活慢,她低头辩解几句,丈夫听到声音冲进来,抓起木凳砸她后背。她闪躲时倒地,婆婆扑上按住她腿,一口咬断脚筋。鲜血直流,她痛得爬出门外,拖着伤腿几小时后到娘家。父亲见她满身血污,不扶不帮,反而呵斥她丢脸,命令她滚回婆家。母亲在一旁不吭声,没半点怜惜。她趴在地上明白,这地方也容不下她。舅舅知道后,心生同情,偷偷给她出主意。她忍痛回婆家装没事,过了几天,趁人不在砸碎所有锅碗,当地人视这为大忌。她又把衣服扔河里,假装投河自尽。在舅舅帮忙下,她逃到长沙。 1915年,21岁的白薇考进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那拼命学习,思想慢慢活跃起来。她看不惯洋教士霸道,带头把他们赶出学校,结果自己也被开除。之后转到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接着念书。快毕业时,婆婆打听到她没死,还在读书,就跑到娘家闹腾。父亲黄晦带着婆婆和一群人堵学校大门,要强行抓她回去。25岁的白薇靠同学帮忙,从学校围墙掘洞爬出,甩掉追的人。靠朋友接济,她辗转到上海,乘船去日本。 到日本后,白薇身无分文,没亲没故,为了活下去,她放下架子,当过家庭女佣,还在餐馆干杂活,什么苦都吃过。她省吃俭用,挤时间学日语和专业,终于考上东京御茶之水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先学生物和数理,后来转文学。她接触到更宽的世界,爱上写作,用笔揭封建陋习。毕业后,她写出三幕剧《苏斐》,1922年创作,自己当主角。这剧在茅盾办的《小说月报》和鲁迅办的《语丝》上发表,白薇在文坛冒头,还和鲁迅成了朋友。1926年初冬,她从长崎坐船回中国。回国后加入创造社,作品常登在鲁迅编辑的刊物上,成为文坛人物。抗日战争时,她写了不少作品。1947年父亲黄晦去世,她回乡奔丧。1987年8月27日,她在北京离世。 话说白薇这辈子,早年婚姻那段经历真让人唏嘘。封建家庭里,父母包办婚姻本是常态,可她父亲黄晦明明见过世面,却偏偏在女儿身上顽固不化。婆婆和丈夫的虐待,更显出旧社会对女子的狠辣。白薇没认命,她用砸锅假死这招,硬是挣脱枷锁,去长沙求学。这步步走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舅舅的帮忙也关键,要没他出主意,她可能就困死在村里。转到师范学校后,她不光学知识,还敢带头赶洋教士,这在当时需要多大勇气。被开除也没打倒她,继续转校念书,思想越来越开阔。 逃到日本那段,白薇的苦日子没少过。干女佣、餐馆杂工,这些活儿在别人眼里低贱,她却咬牙坚持,为的就是学成归来。考上高等师范,主修生物又转文学,这转变说明她找到真爱的事业。写作成了她武器,揭露封建婚姻的丑恶,让更多人醒悟。《苏斐》这剧一出,就在文坛炸锅,茅盾和鲁迅都赏识她。回国加入创造社,她的作品影响不小。抗日时期,她没闲着,继续创作鼓舞人心。父亲死时她回乡,这也算对旧日的了结。她一生活到1987年,留下不少遗产给后人琢磨。 其实,白薇的故事接地气,就跟咱们身边那些不甘命运的人一样。早年被婚姻捆绑,她没哭天抢地,而是想办法逃。砸锅这事,在当地是大忌,可她做了,就为断后路。去长沙考师范,证明她有脑子,不光会哭。转校后,敢抗洋教士,这股胆量在女生中少见。去日本,穷到干苦力,她也没抱怨,省钱学日语,考上学校。这过程多艰辛,可她一步步走稳。文学上,她用笔写出封建的黑暗,让读者看到旧社会的毒。和鲁迅交往,她学到更多,作品更有深度。回国创作,她没停步,抗日时还出力。父亲去世,她回去,这说明她没彻底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