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石平这样把卖祖求荣做成生意的精英汉奸的结局会如何,其实看看当年疯狂叫嚣“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马立诚的结局,就一目了然了。 石平是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寒门学子,获得北大硕士学位后又取得了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然而日本的繁华却让他迷失了心智。 为了能留在日本,石平不仅违反了公费留学的协议,还为了获得政治利益最大化,发表“中国人就是人类病毒”、“出生在中国是我一生的耻辱”等无耻言论,并鼓吹“中国崩溃论”,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谎言的样品”等。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精英汉奸也靠疯狂叫嚣“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言论,得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青睐,他就是马立诚。 马立诚出生于江苏南京,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历史系,从而实现了寒门学子到精英阶层的跨越。 大学毕业后,马立诚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报》担任评论部副主任,当时他写了不少针砭时弊,观点尖锐的社会评论,这种直言不讳的风格让他在圈子里很快就积累了一定的名气。 1990年,马立诚被调到《人民日报》担任评论部主任编辑,此时他还有个头衔是“中国知名政论家”。 也就在这一年,马立诚撰写了一部聚集改革开放进程的纪实著作《交锋三十年》,书中的内容尽管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仍不失为研究中国改革史的重要参考,所以轰动一时,并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奖,而他也因此风光无比。 然而谁能想到2003年,马立诚却因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不仅被《人民日报》开除,还遭到主流媒体的封杀。 马立诚发表的文章叫《对日关系新思维》,他在文中提出日本已经多次道歉,中国不应该还抓着过去不放,而是应该拿出往前看的姿态,调整对日政策。 这篇文章让马立诚陷入舆论旋涡,很多人认为他是在淡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为日本开脱,因此对他的批评和谩骂不少。 马立诚明知道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集体伤疤,碰这个话题,哪怕是擦边都会挨骂,那么他为何还要讲呢? 原来马立诚在2002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日本方面给予了他超规格的待遇,比如专车接送,五星级酒店等,这让马立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在“学术研讨会”上,右翼学者不光给他灌输“南京大屠杀虚构论”,还给他看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包括摆拍的照片及篡改的数据等,比如日本士兵给中国孩子发糖果等影像资料,这些让马立诚在认知上被颠覆了。 当然,马立诚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日本人为了帮助他塑造“学术权威”的专家形象,还聘请他做北海道大学特别教授。 所以马立诚回国后,就开始为日本侵略战争洗白,在受到舆论冲击后他变本加厉,又写了一本《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并在书中极力扭曲历史,叫嚣“南京历史是被捏造的”,并采用日本方面的数据来质疑“30万遇难者数字夸大”,甚至还将屠杀归咎于“战争误伤”。 马立诚扭曲历史的无耻言论在遭到国人唾骂的同时,日本右翼媒体却将之广泛采用,并标明“中国学者证词”。 在国内实在混不下去后,马立诚一溜烟地跑到日本寻求认同和庇护,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他在境外媒体上疯狂诋毁中国,他将中国人称为“暴民”,还主张应该把钓鱼岛让给日本,甚至歪曲历史,将侵华战争责任归咎给中国军队,总之把一个汉奸的嘴脸体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日本外务省解密《对华文化工作名录》时,人们才发现马立诚于1998就被列为重点招待对象,并接受右翼势力“亚太研究基金会”的长期资助。 然而马立诚在日本也只待了3年,就因失去了影响价值被右翼势力抛弃了,无处可去的他只能逃到香港,可他依然充当日本右翼势力的传声筒,最终遭到爱国青年的痛殴,被殴打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一片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