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对欧施压,美媒发出“警告”:中俄天然气管道可能会被炸?普京访华期间和中国签

特朗普对欧施压,美媒发出“警告”:中俄天然气管道可能会被炸?普京访华期间和中国签了一项“大单”,能每年运输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备忘录。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九月四日,特朗普告诉欧洲领导人,欧洲也不许再买俄油,特朗普还在电话中表示,欧洲领导人必须向中国施加经济压力,以阻止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 紧接着,在同一天福克斯新闻的一档节目中,主持人杰西·沃特斯表示,“普京转向亚洲,把‘西伯利亚力量-2’视为关键战略……可能有人会像轰炸北溪管道一样轰炸这条管道。”俄罗斯有媒体认为这是对中俄管道项目的威胁。 随着普京访华期间签署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备忘录落地,中俄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 这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持续三十年的能源动脉,不仅关乎两国经济利益,更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特朗普对欧洲施压、美媒主持人“可能被炸”的争议言论,暴露出西方对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度焦虑。 然而,这场博弈的本质并非简单的阵营对抗,而是全球能源秩序重构背景下,旧霸权与新兴力量之间的必然碰撞。 中俄天然气合作常被西方简化为“俄罗斯寻找欧洲替代市场”与“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利益交换,但其深层逻辑远不止于此。 从俄罗斯视角看,2024年对欧能源出口暴跌80%后,东方市场已成为生存必需;而中国在南海局势紧张、马六甲海峡运输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陆路管道能源的战略价值凸显。 更关键的是,双方采用本币结算机制,正在悄然瓦解美元在能源贸易中的霸权地位。 这种“资源-市场-金融”的三重绑定,构建了一种超越短期利益的战略互信。 特朗普要求欧洲对华施压的举动,暴露了美国战略的局限性。 事实上,西方对俄制裁并未击垮俄罗斯经济,反而迫使俄罗斯加速“向东看”; 同样,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技术的打压,亦推动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 这种“制裁反噬”现象印证了全球化时代权力分散的必然性。 福克斯主持人所谓“轰炸管道”的言论,虽可能只是鹰派舆论的煽动性表达,但恰恰反映了西方某些势力对自身影响力衰退的恐慌。 西方媒体热衷将中俄伊合作描绘为“反西方联盟”的巩固,这种冷战思维恰恰低估了新兴国家的战略自主性。 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合作始终基于非结盟原则,其核心诉求是构建“去意识形态化”的务实合作网络。 伊朗推动25年协议、俄罗斯优惠气价让步,本质上是对中国基建能力与市场规模的认可,而非意识形态趋同。 这些国家确实在尝试减少对西方体系的依赖,但它们的终极目标并非建立对抗性联盟,而是重塑一个多极化的全球秩序。 特朗普政府对中俄能源合作的焦虑,深层原因是美国传统战略工具的失效。 无论是要求欧洲施压中国,还是威胁制裁印度购买俄油,都是试图用20世纪的联盟体系遏制21世纪的网络化合作。 然而,当今全球南方国家已不再盲从西方指挥棒。 印度坚持购买俄油、沙特加入金砖机制、东盟拒绝选边站队,均表明单极霸权时代的终结。 特朗普若继续推行零和博弈策略,只会加速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边缘化。 管道能否改变世界能源版图? “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背后,隐藏着三个未解之谜: 第一,欧洲是否会在美国压力下真正放弃俄能源? 第二,中国如何平衡俄罗斯能源依赖与多元化战略? 第三,美国会否冒险动用极端手段破坏跨境能源设施?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地缘政治走向。 又由谁来定义国际规则中的“红线”? 能源管道不仅是钢铁与天然气的流动通道,更是国家意志与全球秩序的映射。 中俄合作挑战的不是西方价值观,而是垄断性霸权本身。 当世界逐渐习惯多极化的常态,或许我们会发现: 真正的稳定并非来源于压制异己,而是学会在复杂交织的利益网络中寻找动态平衡。 您认为,这条管道会成为新冷战的开端,还是多极世界的第一块基石?

评论列表

AmyD
AmyD 3
2025-09-08 20:24
谁来炸,你自己还是司机,如果是司机正好我们派兵到俄国加快司机灭亡,如果是不靠谱,中俄马上会结盟美国将加快进入三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