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大教授妈妈的儿子选择初中辍学 看了一下原文,明显是双亲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儿

北大教授妈妈的儿子选择初中辍学

看了一下原文,明显是双亲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儿子很早就表现出机械方面的天赋,从小对机械感兴趣,并且能够自己组装机械船。家长视而不见,非要让儿子在巨卷的首都,必须往应试教育的道路去走。母亲自己就是小地方高考状元,是唯分数论的应试体系的优胜者,有精英主义的标准化路径依赖。其次就是家庭缺位,离婚,单亲,父亲一直不在。

也就是说,本质来说,这个故事是一个因教育理念僵化和家庭功能缺失而引发的差一点悲剧,但因为男主角,拥有好资源,被强行说成一种“特立独行的成功故事”。

作为教授的妈妈无疑是有更多的底气,不需要考虑谋生,送孩子去美国,接受他不上大学。试错资本很大,更有底气去接受小孩非常规的选择。还能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给孩子找实习机会。

但是普通人家往往不具备这种试错的资本和时间窗口,普通人没资本,只能够优先选择一条最稳妥、风险最低的路径。先自立,谋生,自立之后通过上班打工,攒到了一些原始积累,才能有资本去追求自己热爱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普通人,只能延迟追求。

对于普通家庭,完全脱离主流教育体系是比较危险的。可以在保证基本学业的同时,为孩子创造接触和探索天赋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