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 俄罗斯宣布了: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在北京宣布,俄罗斯与中国已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经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30年,且价格低于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价格。 俄罗斯这几年日子不好过,自从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需求锐减,俄气公司2024年亏损高达6290亿卢布,急需寻找新市场来填补欧洲的空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达到18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自然成了俄罗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这条管道谈了整整十年,之前卡在价格上,俄罗斯想卖高价,中国坚持低价,双方没少扯皮。但今年形势逼人,俄罗斯终于低头妥协,同意以低于欧洲市场的价格向中国供气。 对中国来说,这笔买卖稳赚不赔。目前中国每年通过中亚管道进口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加上现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的38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占比已不小。新管道一旦建成,俄罗斯对华年供气能力将增至980亿立方米,使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管道气供应商。 更重要的是,这些天然气通过陆上管道输送,比海上液化天然气运输更稳定,能有效减少中国对马六甲海峡路线的依赖,特别是在中东局势动荡的背景下。而且价格更低,运输成本降了,最终用到中国企业和老百姓身上的价格也会更实惠。 蒙古国作为过境国,这次也捡了个大便宜。每年收过境费就能赚到其GDP的2%到3%,还能带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简直是无本万利。虽然蒙古之前一度犹豫,甚至把项目排除在五年经济规划外,但最终三方还是谈拢了。毕竟这种能把自己嵌入中俄经济走廊的机会,可不是天天有的。 除了新管道,中俄还顺手升级了现有合作,“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年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到440亿立方米,远东管道也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俄罗斯每年能多向中国输送80亿立方米天然气,进一步巩固了两国能源捆绑的格局。 地缘政治上,这协议更是意味深长。中俄能源贸易已有三分之一以上采用本币结算,新项目预计继续推动50%卢布和50%人民币的支付方式,这明摆着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挑战。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专家甚至说,这协议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不再关心西方怎么看,而且中国并不孤单。 说白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不只是条管道,它是中俄在能源领域战略互信的体现,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洗牌的标志性事件。俄罗斯拿到了稳定的出口市场,中国获得了能源安全新保障,蒙古赚了过路费,三方各取所需。接下来只要价格细节和建设流程不出幺蛾子,2030年通气后,这条能源动脉将彻底改变东亚乃至全球的天然气贸易格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