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跑到日本,恭恭敬敬的接受了一枚勋章。 就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专程飞往日本,从首相石破茂手中接过了那枚金光闪闪的“旭日大绶章”。 授勋仪式被包装成纪念新日建交60周年的友好互动,石破茂笑容满面地将勋章佩戴在李显龙胸前,而此刻东亚上空还弥漫着未散的历史硝烟。 李显龙此行名义上是参加大阪世博会新加坡国家馆活动,但真正引发关注的却是他与日本高层的密切互动。 这枚“旭日大绶章”并非普通荣誉,它是日本政府授予外国政要的最高级别勋章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 就在授勋前一周,日本国内刚上演完一场历史认知的“变形记”,8月15日东京武道馆的投降纪念仪式上,首相石破茂在致辞中时隔13年重提“反省”二字,却巧妙偷换概念,他声称反省的是“日本走向战争的过程”,而非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暴行。 当天,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参拜二战甲级战犯,自民党高层及右翼议员团体更是集体“拜鬼”,仿佛在向亚洲邻国示威。 更早的8月9日长崎原子弹轰炸纪念仪式上,石破茂的演说通篇渲染日本作为“战争受害者”的悲情,对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加害事实避而不谈。 耐人寻味的是,李显龙家族与日本的政治纽带,恰恰映照出新加坡对日态度的微妙光谱。 2000年代担任副总理期间,李显龙曾公开要求日本正视战争历史,直言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亚洲国家强烈反对,批评日本“没有成功处理好战争态度问题”。 2022年5月访日时,他仍在“亚洲的未来”国际会议上呼吁日本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强调这是参与区域和平建设的前提。 然而三年后的今天,当日本加速扩军备武、防卫预算突破8万亿日元、甚至首次向澳大利亚出口“最上”级护卫舰时,新加坡领导人却选择在日本投降纪念周佩戴上象征友谊的旭日勋章,其间信号耐人寻味。 那枚悬挂在李显龙胸前的旭日章,在东京的阳光下折射出多重隐喻,对日本而言,授勋是历史修正主义外交的精致道具,通过表彰亲日政要来消解战争罪责的沉重。 对新加坡来说,这既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寻求生存空间的现实选择,也暗含对日本技术与投资的路径依赖。 石破茂为李显龙授勋,他身后的是拒绝承认“慰安妇”罪行的教科书,是删减南京大屠杀资料的原子弹爆炸纪念馆,是加速武装的“最上”级护卫舰。 或许李显龙应该再看一眼勋章上的旭日纹章,那与当年日军军旗上灼烧过亚洲大地的太阳,本是同源。
评论列表